坦言集:引咎下台-陳文鴻 研究所所長

20210126
東網電視
更多新聞短片
香港防疫治疫應該有一個時間目標,一是清零,而不是林鄭月娥所說的每天單位數確診者。清零且要有一定的時間,14天或21天,以顯示出社區再無傳播鏈。二是時間,是一個月,或3個月,或半年,總得有一個時限,以迫使政府有一個緊迫感,不會拖拖拉拉地拖下去,而是要採取緊急措施來達致清零的目標。
清零而不是容忍單位數的確診,是依據疫病傳播的特性。苟一漏網,大有機會成為超級傳播者,由一傳染至幾十、上百,再有二級傳播,疫情便可爆發出新一波。香港醫生動輒說成本效益,認為防疫措施要找到更多的確診者才屬可取,不然便是勞民傷財,卻不知漏網一個與多個帶病毒者,後果可會一樣。
成本效益是數學計算方法,病毒傳播卻是以幾何級倍增,二者不可比。防疫用經濟的成本效益來計算便屬錯用,用作政府政策的依據更是荒謬。這反映出專科醫生與公共衞生和流行病學專家認識上的巨大差距。香港有些醫生,並不是疫病專家,兩者不能混淆,張冠李戴,便會陷決策的大失誤。醫生沒有法定責任,可以推卸,政府卻是責無旁貸,怎可隨便找個醫生來代為決策?
政府在佐敦的所謂封區,實際只是進行強制檢測,和對小區環境消毒清理,與原來單幢樓宇採取的措施性質相同,多了嚴格強制,但同樣會走漏住戶,有病毒向外散播的風險。而強制檢測得到初步陰性結果亦未必可靠,因為病毒依附環境,清理並不完全,封區只有兩天,住戶依然可以在其後受到感染。解封之後居民走動,亦有傳播風險。用香港醫生的成本效益論,結果便會是苟一走漏便前功盡廢,成本效益便成廢話。
佐敦小區若不能清零,其他地區疫情又起,政府便疲於奔命。以特區官僚的傾向,屆時便以防疫疲勞作藉口,放鬆工作。一張一弛,其實不過是工作不力、堅持不足的藉口,但官僚可以諸多解釋、推搪,老百姓身心和生計都受到影響。即使政府用公帑賠償補貼,也得不償失。庶民的香港社會實際上被攬炒。
不定清零的目標和時間表,政府與社會都會心存僥倖,苟且因循,為了避免短痛便帶來長痛。社會一些人自私短視,也有部分企圖政治搗亂,製造攬炒結果,政府還是有權有責來把持政策的方向。最可怕的是政府也有僥倖之心,避難取易,也不懂疫病的危害性和後遺作用,無知卻又偏頗所謂專家,有乖職守。
若半年之後疫情還是危急,林鄭政府應否引咎下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