坦言集:新殖民主義-陳文鴻 研究所所長

20210217
東網電視
更多新聞短片
殖民主義有兩種,舊的是19世紀的例子,直接佔領,直接統治,統治的目的為攫取殖民地的資源。新的是舊殖民地獨立了,轉而為以文化思想的間接統治,也為的是控制獨立後的殖民地來繼續保障在當地的利益。由於不是直接統治,控制更為隱秘,也多用代理人和宗主國的非政府中人用不同的民間渠道來實現。
在香港回歸之前,香港是不折不扣的英國殖民地。政府並不民選,且有濃厚的種族主義歧視。英國甚至派遣幾千英國人在政府內外任職,直接統治,不容華人插手。
回歸後,香港不再是英國的殖民地,可是《基本法》作了不少妥協,殖民地的體制不少因素還繼續保留。香港實行普通法,卻沒有採用其他前英國殖民地的改革,例如新加坡。
普通法仍以英國案例為主,也不試圖與內地大陸法銜接。香港終審權從英國轉移香港,美其名是香港自治,卻因司法不獨立,致英國法官、英國體制仍在干預,中國只能用人大釋法來抵禦。但司法制度重用英籍法官、法律人才,包括教育培訓,都還是英國勢力在主宰。
司法和法律體系缺乏香港自治,變成英國勢力在自治。今次大律師公會主席選上英國自由民主黨成員,英國現任地方議員更明顯突出香港律師體系裏的英國力量。且再不是由英籍華人作為代理,中英關係惡化,英國人要赤膊上陣了。
香港管治,司法體系是關鍵。可政府內外,還是英國人掌控的體制,單憑人大釋法的最後把關,即使加上國安法,仍有着眾多的漏洞,未必足以保障國家安全,香港的法治。且法律界的教育還是牢牢掌握在英國勢力手裏,怎樣防止司法體系的新殖民主義的侵害呢?
司法以外,香港最關鍵的產業部門是金融。金管局受制於美國,證券部門近年的改革是排斥本地中小企業,促成美國為首的跨國金融集團進行壟斷。金融教育也全然是美國一套,少有反思與監控,金融科技創新實質上加強美國的集中壟斷,竟成政府發展重心。即使近年中資上市回歸,中資參與增加,它們的從業人經驗、取向還是美國一套,沒有中國金融與經濟安全的考慮。香港金融中心用的錢是中國內地的錢,左右管理的卻是美國體系。最近連聯交所總裁也要用美國投行的高管,美國人也直接介入,香港金融怎樣可以本地化、中國化呢?
國際化不是多元國際化而只是要美國化,香港的金融中心難保又是美國新殖民主義下的囊中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