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七公:銘記衞國戰士 力保中印和平-陳曼琪 律師

20210224
東網電視
更多新聞短片
於上周,國家公布去年6月中印邊境衝突的具體情況,並向在事件中陣亡的4名官兵頒授功勳。我們不會忘記衞國戰士的事迹,亦深知是他們的堅毅勞苦及血汗性命,才換來今天國家的穩定及人民的安全。歷史銘記他們的故事,而我們亦應懷有感恩之心珍重得來不易的和平。
事件中,陣亡的烈士分別為陳紅軍、陳祥榕、肖思遠及王焯冉。他們的名字一直在腦海中縈繞不散,雖然素未謀面,卻有血濃於水的情感關連。陳紅軍少校剛過三十而立之年,正值人生最美好的黃金時光,為國戍邊卻不幸捐軀,留下懷有身孕的妻子。另外3名烈士更是18、20出頭的少年,人世間有太多美好的事物尚未經歷,就此捨己壯烈犧牲,實在令人心酸。
「蒼蒼蒸民,誰無父母;提攜捧負,畏其不壽」,想到他們家庭所遭遇的變故,才會深知國家安全及領土完整從來不是理所當然。常言道,國難而興邦,其實最好的國民教育莫過於此。正正因為我們身處香港,難以體會戍邊的艱辛及意義,亦每每看到蒸蒸日上的祖國發展,就容易忽略現時國家所面對的危機。若我們的孩子及青少年能多認識其中的故事,對衞國戰士建立起感恩的心思,將會更好地建構正面的家國情懷。
另一邊廂,我們從事件中亦看到國家處理國際紛爭的智慧及克制。於去年發生邊境衝突期間,國家一直以低調姿態回應外軍的行動和摩擦,並選擇以事後披露的方式交代具體戰況,冀能緩解兩方之間即時的緊張氛圍。若然當初跟從外方以強硬姿態對抗,可能早已觸發一場本可避免的戰爭。國家以此知所分寸的尺度,不但為外方預留足夠空間,也讓世界看清中國的包容及克制。
事實上,中國與印度均是世界上數一數二的人口大國,理應存有大國所具備的氣度及深度,以保障印太區域長久的和平穩定。「合則兩利,鬥則俱傷」,可謂國際關係歷久不衰之話語,對於中國和印度兩個大國尤為適合。同為擁有核子武器的國度,雙方一旦發生中等規模以上的軍事衝突,將使人類安全推至高風險的水平。稍一不慎,將會成為歷史上永不磨滅的罪人。
試想一下,中印兩國處於世界屋脊的南北,均為4大文明古國之一,彼此人民的交流有數千年歷史。從西漢張騫出塞西域打聽身毒,到南北朝古印度僧人紛紛來華訪問,再到唐朝玄奘天竺取經,皆是兩國中古時期重要的交流證據。直至19世紀西方帝國主義席捲亞洲,兩國民族地位同樣深受重挫,歷經一世紀的沉淪與生聚,亦同於相近年份建立起現今的國家政體。我們只想說,既然彼此發展歷程相近,何苦急於爭執而影響到地區的穩定?
今天,我們國家的綜合國力能夠抵禦外來的侵略,但中華民族始終是熱愛和平的民族,不願衝突有所蔓延,亦不待見戰爭的爆發。當然,作為中國的一分子,就需記得為我們守土烈士的名字,沒有他們戍守邊疆,我們也難有安寧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