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州觀察:網絡祭祀樹新風 監管缺失亂象生

20210406
東網電視
更多新聞短片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清明祭祖,表達哀思是中國人的傳統習俗,但傳統祭祀中焚燒紙錢等做法容易造成森林火災等安全事故,不利環境保護,故政府近年致力倡導綠色、文明祭祀方式,譬如網絡拜祭。惟該領域被指存在監管盲區,導致一些祭祀網站質素參差,胡亂立碑設祭亦不需審查,乃至推出高價虛擬祭品,設「排行榜」,將祭祖商業化,助長攀比之風,問題需得到正視。
內地傳媒近日調查發現,諸多拜祭網站推出的「網上紀念館」服務皆可用虛假資料輕鬆建立,隨便輸入姓名、生平、手機號碼等資料並不需要審核,以致有民眾投訴稱遭人惡搞,自己一個大活人居然被設立墓碑拜祭,實屬荒唐;這些網站還設有「烈士紀念館」,惟相關人物並非真正的英雄,而是些普通人,甚至虛構的電視角色。網祭平台更是商機無限,名車、名錶、別墅等高額虛擬祭品種類齊全,及提供包年、套餐等服務,總之消費愈高,紀念館排名愈靠前。
如此既可體現孝子賢孫們的賢孝之心,又可讓商家從中牟利,堪稱兩全其美,只是反映出來的種種亂象亦不容忽視,譬如這些平台廣設高價祭品,以排名方式鼓勵祭祀消費,與現實世界並無兩樣,結果同樣會導致形成奢靡浪費、互相攀比的錯誤祭祀觀念。而在現實世界,民眾因房價、醫療、教育等昂貴的生活成本導致「生不起」,又因天價墓地、骨灰龕位的出現而「死不起」,看來那句「除了生死,都是小事」的心靈雞湯誠不欺也!早前更有地方推出所謂利民、惠民的「墓地按揭貸」忽悠人,如今網祭平台又唱的哪一齣?
網祭亂象橫陳,與政府的監管缺失不無關係,正如有專家指出,問題根源在於法規缺位,因為內地現行殯葬管理條例尚未涉及網絡祭祀這一塊,包括針對網絡監管方面的各種政策法規,都未就此作出具體規範;法無禁止即可為,又豈能一味怪責商家不法、無良?再如當局推行綠色殯葬過程中發生的砸棺搶屍、掘人祖墳等人神共憤之事,原因出在哪裏?總之公益性質墓地也好,免費的網上祭祀平台也好,都未見政府提供多少,倡導移風易俗,推行文明新風尚,說過了便不再理會,到頭來民生基本需求仍未解決,不也是在忽悠人?
話說回來,一個巴掌拍不響,網絡平台紛紛將祭祖這種虔誠而莊重之事商業化、炫耀化,並能擁有一定市場基礎,說明一些孝子賢孫的盡孝之道的確也有問題,追思先人到底該「講心」還是「講金」?在網上跟人比併、炫耀誰買的祭品更貴更多,就能顯示出真正的孝心?甚至還有花錢僱人幫忙哭喪,也不怕先人的棺材板蓋不住,此舉無疑也助長了網祭亂象的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