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論:回港容易通關難 抗疫無能經濟殘

20210409
東網電視
更多新聞短片
抗疫逾年,中港通關陷於停頓,百業蕭條經濟插水,一橋之隔,儼然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特首林鄭月娥昨日出席立法會答問大會,揚言有與中央商討恢復與內地通關的條件,並首次承認正研究擴大「回港易」措施,讓廣東省以外人士經此機制來港。問題是,回港容易通關難,香港一日無法將疫情清零,中港全面互通依然遙遙無期。
眾所周知,「回港易」於去年底推出,准許持陰性檢測證明的廣東省及澳門港人,回港後豁免14天強制檢疫,名額每日5,000個。惟隨着內地疫情受控,外界早就質疑,為何只有廣東省及澳門港人能經「回港易」免檢回港而廣東省以外人士不能,尤其是每天有大量名額並未用盡,擴大措施顯然不會對邊檢防疫人員帶來難以負荷的工作壓力,反而及早擴大中港人員交流,有助打救死翹翹的經濟。偏偏港府對此大耍拖字訣,直到昨日的答問大會,林鄭才首次拋出正籌備將「回港易」擴展到廣東省以外的論調,考慮讓部分申請到配額的內地人士經此機制免檢來港,但究竟何時推行仍未有定案。
目前中港仍未通關,港人若要到內地,或內地人若要來港,除了需有陰性檢測證明外,還要在到埗後強制隔離14日,一來一回即是28日,一般打工仔根本不可能做到,由是兩地隔絕交流已經逾年,對香港的打擊堪稱災難性。須知道,香港是外向型經濟體,對內地高度依賴,加上經濟結構單調,來來去去金融和地產兩味,金融業尚且有北水打救,惟養活最多基層的旅遊服務業無以為繼,對民生影響極大,最新失業率飆升至7.2%的17年來高位,足以說明一切。反觀內地早就因為疫情受控而生活復常,過去需要香港的投資和服務亦有了取代方案,不是透過互聯網解決,就是索性自給自足,不假外求。
香港對內地的重要性早就大不如前,長此下去,香港想不被邊緣化也難;何況沒有內地旅客來港,各行各業只會渴死和陰乾,擴大「回港易」可說是應有之義。惟可以看到,即使擴大「回港易」措施,讓廣東省以外的非港人也可經此機制來港,舉措依然只是單向性,香港想要有同等待遇,獲內地省市首肯讓持陰性檢測證明的港人免檢入境,依然未有下文。
誠然,香港先踏出一步,以示對內地釋出善意,無可厚非,但要中港或最低限度粵港澳全面互通,關鍵還在於香港的疫情必須清零。須知道,澳門、深圳及內地多個省市,早就沒有本地個案,惟香港疫情則欲斷難斷,反反覆覆。人家是真正做到「外防輸入,內防反彈」,香港則是「張弛無道,死不斷尾」,試問內地有甚麼理由要冒着開門揖疫的風險,對香港打開大門?
惹人嫌棄並非無緣無故的,昨日本港再有兩宗本地確診個案,當中一宗為源頭不明。無獨有偶,近日源頭不明個案都是來自屯門區,專家擔心屯門存在隱形傳播鏈。雪上加霜的是,本港連日來都有來自南亞國家的輸入個案,並且帶有連疫苗也難以抵擋的變種病毒,一旦病毒流入社區,後果不堪設想,特別是本港口岸防疫兒戲,早前才被本報踢爆港珠澳大橋的衞生署外判健康監察助理當值期間大覺瞓。蛇王吞泡復疏於監管,奇災巨禍有機可乘又何足為奇?
更不必說,本港疫苗接種率差強人意,至今不足一成人口打了第一針,林鄭直認「不理想」。當內地以至國際社會如火如荼建立「疫苗護照」制度,港府卻連提高接種率也未能做到,與內地通關更是十畫未有一撇,試問疫後經濟如何與國際接軌?
最可笑的是,林鄭一方面將電子及紙本針卡吹噓為「疫苗護照」,呼籲市民早日接種早日外遊,早打早享受;另一方面又坦言無法控制外地會否接受本港以接種疫苗作為旅遊條件,語無倫次,自打嘴巴。實際上,世衞至今未承認科興等國產疫苗,歐盟更表明不會為接種中國疫苗者提供免檢入境優惠,別說港人對疫苗安全本來已沒有信心,就算有也不知打哪一款才適合,港府一味袖手旁觀,踢極不動,語焉不詳,經濟一沉不起,豈是無因!
姑勿論如何,時間不等人。港府繼續為官避事,得過且過,香港所餘無幾的競爭力勢必一鋪清袋。無奈港府船頭驚鬼,船尾驚賊,連強制教師接種疫苗也不敢,致使學童至今無法回復正常面授課堂。見微知著,整體經濟何時才能擺脫疫情泥沼,可思過半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