坦言集:大學內地化-陳文鴻 研究所所長

20210708
東網電視
更多新聞短片
香港本地的大學大多正在廣州、深圳開設分校,似乎還未有動作的只是教育大學和嶺南大學。中文大學進展最早最快,已經開展二期建設工程,公開大學改名都會大學,或許是為了爭取內地生源。
香港的大學近二、三十年發展迅速,政府投入增加,在國際大學的排名大步上升,在亞洲領先。不過,香港的大學為人詬病的是科研發展以論文為主,面向發達國家的英、美,對本地的科研和經濟、社會、政治、文化發展沒甚助力,發表的論文雖多,似乎社會效果不顯,更且集中取向於發達國家。除了內地,與周邊地區聯繫合作有限。
香港的大學可能是承接殖民地時代的傳統,作為英、美大學的海外分校。與新加坡相比,同屬城市體系,差別卻大,國際排名不如,國際化不如,對本地經濟科研的推動力更難相比,尤其是對周邊地區社會的研究頗為匱乏。香港沒有新加坡的東亞研究所、東南亞研究所這樣規模與水平的研究機構,也沒有它們及其他研究所對新加坡政府政策的影響和智力支持。近年香港多了內地資助的理工科國家實驗室,推動力還是在內地,不是香港,社科政策研究方面仍十分落後,例如政治研究集中於本地美式民主的發展,文化學系更困於西方身份認同政治的謬誤,與社工系、法律系變成培育眾多港獨傾向的學生,成為近幾年政治動亂的主力。
大學除了國際排名、論文發表競賽外,還主要是教育機構。教育與參與本地社會的發展,在海外已與科研同屬大學的主要使命。香港的大學似乎過重國際排名而忽視學生的教育與社會貢獻,變成離地的英、美大學分校。
在這個方向沒有改變,現時香港大學的內地設分校,似乎是追求內地日益豐厚的財政資源和廣大的生源,為發展規模而發展。這樣把香港大有問題的模式轉移至內地,或許內地可得益或受害於香港大學的英美化體制,使更多內地學生接受香港式教育。內地化並不是使香港的大學帶領香港與內地以創新的融合,競爭發展,而是進佔內地市場,爭奪內地資源。這相比深圳等與俄羅斯、以色列的合作,按內地的需求而設,有頗大差別。不重教育學生,不支援地方發展,香港的大學內地化有何效益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