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州觀察:特大暴雨襲鄭州 豆渣工程遺禍深

20210722
東網電視
更多新聞短片
內地全面進入主汛期以來,不少城市的汛情接連告急,河南鄭州市近日更遭遇「千年一遇」的特大暴雨襲擊,以致幾乎全市被淹,出現嚴重內澇,有市民遭洪水沖走,亦有屋苑圍牆倒塌壓死人,更有地鐵水浸至幾乎沒頂。與此同時,鄭州多個水庫水位超限,一些河道、堤壩險情處處,當局出動當地駐軍、武警消防部隊約二萬餘人前往緊急救災。
最怵目驚心的是,鄭州市、鞏義市等地多處出現地陷,有民眾試圖營救地底受困人士時,地陷範圍突然擴大,多名營救者急墮地底,生死未卜。市區洪水猛烈,民眾被湍急水流捲入陷地,幸危急關頭抓着救命繩索,檢回一命。有網民質疑涉豆腐渣工程。
儘管鄭州市氣象局強調,當地於72小時內的降雨量便達以往一年的總量,從氣候學角度分析,堪稱千年一遇,究其原因,則是受某些綜合氣象因素及當地山區特殊地形環境等影響,種種科學名詞令人眼花繚亂。問題是,為何中國總有這麼多「千年一遇」、「百年一遇」的災害?一場暴雨,不是水淹就是地陷,民眾的生命在一息間就沒有了。要是政府有在下水道等方面下工夫,死傷即使不能避免,也能減輕。
眾所周知,中國是一個自然災害頻繁的國家,尤其是氾濫的水患問題,始終是威脅國家與民族生存發展的心腹大患,歷史上便有「治國先治水,治水即治國」的名訓,其根本則在於未雨綢繆,防患未然。說白了,就是要進一步增強防禦洪災的能力,問題涵蓋農田水利建設、城市內澇、中小河流治理、應對山洪等多個方面;現實卻是,洪災年年有,人命財產損失總是相當巨大,諸如水庫「積病成險」、「小堤大災」、城市「看海模式」不知何時才能顯著改觀。
都說天災背後是人禍,一雨就垮,一震就塌,基建質量有問題寫在牆上。兩年前江蘇無錫312國道往上海路段發生行車天橋坍塌,造成3死2傷慘劇,當局事後又說成是車輛運輸超載所致,堪稱侮辱民眾智慧。類似事例不勝枚舉,當局總是無吸取教訓,拒絕舉一反三,人命何價,成為中國人民的大哉問。
其實,減災意味着增產,有助於實現經濟持續增長及環境資源的可持續發展,有利於保持經濟、社會、政治穩定,怎麼算都是一種高效益、高回報的投入,所以該加固的防洪工事、地下建設、路面基建,平時就應多多加固;該投入的資金,便要捨得拿出來。一些地方之所以無心治水防災,多與扭曲的政績觀有關,只願搞形象工程、面子工程,真正的民生工程只能被一再忽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