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論:經濟一環扣一環 樓市難獨善其身

20210921
東網電視
更多新聞短片
香港樓市有「只升不跌」的神話,即使受到世紀暴潮疫潮夾擊,經濟處於冰河時期,對樓價影響都是微乎其微,甚至屢創高位,創下歷史紀錄,很多人想「上車」可惜望價興嘆,甚至以為有生之年,都不會見到樓價下跌的一日。然而世事循環,盛極必衰,香港沒落,樓市既然是經濟一部分,又豈能獨善其身?
近日盛傳京官開口,要求香港主要地產商協助解決樓荒,並指「遊戲規則已經改變」,不再容許壟斷市場,甚至有指囤積農地必要時要交出,昨日中秋節假日內地股市休市,港股卻在節日前夕來個小股災,恒生指數最多瀉逾1,048點,收市跌821點,差不多3%,連帶國企指數也跌301點,地產股是重災區,遭到拋售,基本上各大地產商無一幸免,最少跌5%,大量持有農地的集團股價更挫逾13%。若未來發展商要將所有農地「上繳中央」,將大幅削減資產值,股價恐怕跌近四成。
中央出手,甚囂塵上,但始終未有實際公布,亦未見具體計劃,昨日地產股是整肅消息傳來後,首個大跌市,很明顯是借消息炒作,都造成這樣大殺傷力,若果真的政策出爐,到時震撼應該更加大,股市投資者不要輕舉妄動,別以為趁低吸納,須知低處未算低。市場估計樓市首當其衝,樓價下跌在所難免,會跌多少亦難以預料。買樓是人生大事,市民應該衡量風險,小心駛得萬年船。
一句到尾,現在市場充滿信心危機,草木皆兵,有甚麼風吹草動,都會造成市場波動,只怪香港經濟前景暗淡,短期內看不到起色,所謂國際金融城市,褪色萬分,今非昔比,多年來「食老本」,一味專心炒樓炒股,沒有開拓其他產業,以前還有製造業,以及旅遊業,但前者式微,後者被疫情所累,接近全軍覆沒,若非北水打救,包括開放「個人遊」撐住消費市場,跌市恐怕早已來臨。
香港從前定位是「國際城市」,改革開放的窗口,基於一國兩制,中央處理手法與國內城市不同,盡量不干預,但隨着香港政局改變,為了牢固及凸顯「一國為先」,對香港管制慢慢會與內地城市看齊。中央近期頻頻出手,加強監管各範疇,提出「共同富裕」,減低貧富懸殊,究竟會否把內地調控房地產的措施搬到香港,甚至上演「鬥地主」一幕,天機不可洩露,事情演變誰也難預計。
解鈴還須繫鈴人,要解決香港住屋問題,不應該只怪罪地產商,問一問香港官員,包括由港英時到回歸後,依然奉行「高地價」政策,「麵粉貴自然麵包貴」,而且更曾火上加油,停建居屋,減建及出售公屋,破壞以往基層上樓機制,造成劏房當道。政府向錢看,樓招「加辣」全部是加徵稅項,根本無助解決房屋問題,到了這個階段,仍然不肯「撤辣」。看見特區政府房策一籌莫展,民怨四起,中央不出手才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