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下風雲:發完口痕上樓繼續難-程萬里 傳媒人

20211013
東網電視
更多新聞短片
林鄭早前「發口痕」,提出為輪候公屋超過3年、沒有領取綜援的一般公屋申請住戶提供現金津貼,這筆開支由房屋委員會支付,因房委會興建公屋太慢,以為變相罰錢便能推動加快興建公屋。結果有關說法一出即引發輿論恥笑,運房局局長兼房委會主席陳帆亦擺出「闊佬懶理」的模樣,回應以平常心看待。這除了因為房委會的錢也是庫房的錢,「罰錢」毫無意義之外,房委會興建公屋快慢根本取決於港府覓地建屋的速度,現時生地變熟地沒有十年八載不能成事,一慢俱慢之下,試問公屋如何能夠加快落成?
結果林鄭昨日改口,縮沙指由房委會支付現金津貼只是其「得意想法」,整場鬧劇暫告一段落。林鄭亂噏當秘笈,市民已是司空見慣,此所以,她在《施政報告》提出的「北部都會區」鴻圖大計,吹得天花亂墜,外界一樣無甚反應,猶如投石入海,只有輕輕咚一聲便沒有下文。皆因港人經過24年「港人治港」的經驗,由董建華時代的「八萬五」,到曾蔭權爵士的「孫九招」,以至梁振英的「寸土必爭」,無一不是空頭支票,爛尾收場。現在林鄭到了任期尾聲忽然有為,市民還怎麼可能認真看待、投下信心一票?
更何況,港府這些年搞基建只有慢工出劣貨,沙中綫延誤超支淪為豆腐渣工程是經典例子,要是房委會為趕工而偷工減料,後果不堪設想。事實上,別說偷工減料這麼極端,就說港府近年提供的過渡屋愈來愈倚賴組合屋技術,快是快矣,成本也能減輕,惟經不起風吹雨打,日前「獅子山」襲港,有過渡屋住戶投訴單位大漏水。看來要解決房屋問題,只能向一國靠攏。本報提出倣效深圳成立專責部門一條龍申請審批建屋,從根本上加快建屋速度,方是治本之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