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事觀察:創科為本-何君堯 立法會議員

20211019
東網電視
更多新聞短片
香港推動創科發展的力度史無前例,4年間投放超過1,300億元,在2021年《施政報告》第54-66段是有關創科的部分,提出了要建設香港成為國際創新科技中心,當中要有創科用地,打造工業基建,推動研發科技投資,亦要參與國家研發工作。目的就是要令香港有一個可持續的發展,最終要將香港建設成為一個智慧城市,打造成為一個新地標。
在日前的立法會資訊科技及廣播事務委員會會議上,創新及科技局提出了主要措施,除了擴建數碼港、科學園,發展港深創科園以外,還要發展新界北,新田科技城,決心再工業化。《施政報告》中,政府將近250公頃的土地給了創新及科技局,如何好好利用這些寶貴的土地資源,一定要慎之又慎。筆者認為,創新及科技局的土地可以和環保相結合,環保是工業亦可以是創新科技範疇,但在土地方面一直存在局限,創科和環保兩兄弟本是同根生,大家一定要「夾手夾腳」做事,這方面必須要有一個長遠的規劃。
如今,創新及科技局要支援科技企業,又要形成產業化,且要有「官產學研」的良性互動。推動研發一直是發展創科的重點所在,目前成立兩個世界級的科技創新平台,成功招攬了20所世界級的大學和研究機構與本地大學合作,實驗室已陸續啟動。筆者早前到訪部分實驗室,也體會到研究團隊對追求科技突破和嶄新商機的熱情和努力。這會進一步鞏固香港作為環球科技合作中心的地位。但如何在法律上確保科技產權和權益?對於科研成果又該怎麼樣去推廣增加效益?這些都必須要有一個長遠的規劃。
另外,河套地區約540公頃的深港科創合作區,可匯聚港深兩地以及海外人才,勢必成為推動大灣區國際科創中心建設的重要引擎。在河套地區的開發和建設一定要與深圳緊密合作,加快建設步伐。要想在創科發展上取得成功,便要消除各種阻力,真正拆牆鬆綁,實踐迎難而上。
承接昨天文章所談及,政府是政策制訂者,也是執行者、資金提供者和技術指導者。既然政府下定決心要突破固有格局,那就不能使之淪為空話。須全力發展創科,為香港發展提供新動力,推動經濟增長和創造優質的就業機會。
香港創科發展的步伐已經遠遠落後,再不急起直追,就太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