仗義執言:醫生霸權-葛珮帆 立法會議員

20211023
東網電視
更多新聞短片
立法會日前大比數三讀通過《2021年醫生註冊(修訂)條例草案》。修例通過後,在認可醫學院畢業的港人醫生將可免試經「特別註冊」途徑返港執業,完成專科培訓後,或本身已是專科醫生,在公營醫療機構做滿5年並獲僱主滿意,可正式註冊及私人執業;若持專科資格的非港人,以及現時有限度註冊醫生都可加入特別註冊。
筆者作為法案委員會主席,歡迎修例放寬引入非本地培訓醫生。本港目前醫生人數不足,立法會幾乎每年都討論醫療問題,例如醫護人手及病床不足等事宜,一直都未能解決;惟醫學界多年來稱香港有足夠醫生,拒絕輸入海外醫生,令人質疑少數業界屬「醫生霸權」。
香港醫療資源短缺,疫情前公院人滿為患早已屢見不鮮,新冠疫情後醫療負擔更趨緊張。據食衞局公布,香港目前每1,000名人口僅有兩名醫生,遠遠落後於新加坡(2.5名)、日本(2.5名)、美國(2.6名)、英國(3名)和澳洲(3.8名)等先進經濟體。而《香港醫療人力規劃和專業發展策略檢討報告》則推算至2040年本港欠缺達1,949名醫生;而公營醫療界別方面,推算醫管局至2040年出現960名醫生短缺。
醫生人手不足,影響服務質素,病人輪候急症或專科時往往亦只能徒然心急。資料顯示,在各個專科中,需求極殷切的內科、眼科和矯形及創傷外科的例行類別個案輪候時間最長,分別為133、123和119星期。部分病人因為延遲醫治,結果病情惡化。
現在全球都缺乏醫生,各地展開了醫生爭奪戰,倘若條例草案為更多專業、專科境外醫生來港設立不必要的關卡,就不能紓緩市民求醫難的問題。部分本港醫護人士或團體以「專業自主」為擋箭牌,表示憂慮香港醫療水平如何可維持下去,卻間接成為阻礙香港進步的障礙。
當然,要解決本港醫療系統的弊端,就要從根源解決問題。除了醫生荒問題,政府估計2040年普通科護士會出現5,060人短缺,是次法案的修訂不能完全解決相關問題。此外,床位及醫療設施不足亦是構成公營醫療機構輪候時間過長的原因之一,政府要認真解決醫療問題,真正急市民所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