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七公:體育擺脫政治 社會重拾活力-陳建強 專業人士

20211025
東網電視
更多新聞短片
從在球場背站狂噓躁動,到齊集商場隔洋打氣,體育遭政治纏磨造成的「社會傷口」正逐步愈合,但有人硬是心不甘、情不願,執意製造議題和爭拗,意圖再次挑動社會情緒和延續社會矛盾,令香港走不出泛政治漩渦。北京冬奧聖火採集儀式如此,香港「渣馬」長跑也一樣,都被用作為生事的對象。若是亂港之心不死,體育未能擺脫政治,社會恐難回復和諧、活力再現!
在和平年代,國際體育競賽是大國角力場和小國上位地,競賽桂冠成為國家軟實力、國際聲譽和影響力的比試點,形成了特殊的「政治功能」,令體育和政治變得密不可分。香港回歸以來,經歷了大大小小的政爭社運,每一次社會運動都割劃出新的「社會傷口」,脅迫社會愈趨情緒化和民粹化,並且充斥着偏激、偏見和仇恨等負面情緒。如能復辦一些大型的傳統體育盛事,將能重新凝聚港人團結和諧,重新連結社會各界,為重新修補社會缺口出一分力。
自現代體育誕生之日起,國際奧委會就始終高揚着非政治性、抗拒政治介入的中立大旗,一再強調體育不是政治運動、體育組織不是政治組織;但關於體育與政治的關係及其討論卻從未停止,特別是在上世紀冷戰末期更見活躍,及至2008年北京奧運會臨近的數個月內,在聖火傳遞活動的帶動下,形成一個爭議四起的體育政治化反高潮;即使北京奧運完結後,反華勢力仍在死纏不休,引發世人的驚愕關注,亦迫令大家省思:體育應否和怎樣政治化?其內在動因在何?外在推力是哪?體育最終如何擺脫政治?
複雜詭譎的國際角力,令體育盛事在國際政治、經濟、文化領域中的作用不斷地被放大,而國際關係的矛盾衝突、主辦和參與國家及地區的政治熱點問題,亦無不例外地被反映、折射、透析和聚焦到場內場外的大舞台之上,至於主辦單位的嘉賓名單、賽事編排、開閉幕活動安排、出席或杯葛賽事的決定、運動員制服的顏色和圖案文字、會否單膝下跪、展示標語、背向國旗,甚至噓國歌等行為,都清晰而微妙地表達出明確的政治訊息,並借體育盛事進行傳播弘揚。
須指出,希臘當局對冬奧聖火採集儀式的鬧事果斷執法,令事件即時受控,不致擴大;但香港主辦單位對「渣馬」的「搞事預告」,卻扭扭擰擰地先「唔關我事」,及後才懂得「強烈譴責」和嚴正警告大家不要以身試法。雖能及時撥亂反正,但已反映有人不斷借故搞政治抗爭,亦有不少團體單位和人士,因政治天真而隨時誤事,這亦正是香港近年政爭不斷的其中一個主因。
對香港來說,體育政治化是禍不是福,若再有政治化情況,大家應主動抵制,不要自陷或主動將港人捲入政治漩渦或爭議中,避免誤己害人禍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