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濁揚清:抗疫之路該怎麼走-陳以瞻 評論員

20211027
東網電視
更多新聞短片
新冠疫情在多國出現反彈趨勢,英國過去一周新增逾30萬宗確診,俄羅斯單日新增病例維持在3萬宗以上,德國則自5月中以來再次錄得單日新增逾1.5萬宗個案,新加坡連日來單日新增染疫人數亦在3,000人以上。然而,日本的疫情卻大幅降溫,每日新增感染人數從8月高峰期2.5萬宗,大幅回落至近日的約300宗,揭示了抗疫應該要走的正確方向。
有分析將日本抗疫現曙光歸功於疫苗接種率已達七成,但除了俄羅斯不足35%,英、德均逾65%,新加坡更逾82%,這些數據無不令愈多人接種愈有助抗疫的說法,變得似是而非、事與願違。
有指日本是因為接種率持續上升,換言之,接種率高與低已不足以應付當前的解釋需要,要回答接種率與確診個案何以未有成反比,就需另外再搬出「新近接種率」。這正好配合疫苗公司想各界接種第3針的「溫馨提示」,倘若有專家顧問建議4、5、6、7、8針地打下去,藥廠恐怕也不會反對,但是人類受新冠疫情蹂躪快將兩年,這樣下去,試問哪天才能夠回復正常生活?
在新冠疫苗尚待市場廣泛採納、接種之時,西媒發文指「為何用藥物治療比你想像的更難」,到接種率再也打不上去了,美國便有藥廠宣布研發出新冠口服藥,雖然每個療程索價不菲,折合約5,500港元,但距離西媒發表那令人沮喪的文章前後竟不到5個月,變化之大令人驚嘆醫學發展真是一日千里,如果肯發展的話。
新冠還要折騰人類多久,並非勤戴口罩的日本人、消毒液不離身的港人所能回答,得視乎人類何時才肯覺醒。內地電影《我不是藥神》指「世上只有一種病,窮病」,那是為免刺激那些嚴重白內障及以愚蠢為榮者脆弱心靈,迫不得已的一種委婉說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