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論:公屋資源屢浪費 解決問題要有為

20220729
東網電視
更多新聞短片
房屋問題困擾港人已久,不少市民早知置業無望,只能輪候公屋。奈何公屋同樣供不應求,輪候時間屢創新高,使得市民只能蝸居在劏房內,無了期地等待。說起來頗為好笑,雖說公屋供不應求,偏偏又出現大量空置單位,形成「有屋無人住」的荒誕亂象,加上房屋署對此視若無睹,令問題漸漸惡化。歷屆政府碌碌無為,已惹得天怒人怨,以致於申訴專員昨日宣布就審研房屋署的「長者住屋」及「改建一人單位」的安排,展開主動調查時,市民無不拍手叫好!不過,追責固然重要,但「亡羊補牢」才是急市民之所急,現屆政府能否有所作為,才是平息民怨的關鍵。
「長者住屋」是由房屋署於上世紀80年代推出,最初是為年滿60歲的單身公屋申請人而設;房屋署當時亦因應社會需求,推出「改建一人單位」,即是把一般公屋單位分間成2至3個房間,住戶需共用單位的廚房及浴室設施。隨着時代變遷,「長者住屋」及「改建一人單位」變得不合時宜,於是房委會在2000年通過停止興建「長者住屋」,同時取消「改建一人單位」,並且逐步把「改建一人單位」及部分「長者住屋」單位,還原為一般公屋單位,撤銷入住「長者住屋」的年齡限制,又把餘下的「長者住屋」單位納入「特快公屋編配計劃」之內。
惟事隔超過20年後,根據房屋署資料顯示,於去年6月30日,「改建一人單位」及設計與其相近的一型「長者住屋」單位的空置率,均高達六成;至於二型及三型「長者住屋」單位的空置率,亦多達一成至一成半,情況極不理想;尤其現時一般申請者的平均輪候公屋時間已攀升至6.1年,即使是長者一人申請者,平均輪候時間也長達4.1年,兩者均已創下23年以來的新高!在輪候者望穿秋水之時,緣何會有逾千個公屋單位被空置呢?
答案早已揭破!本報先前揭發有大量公屋單位被空置時,已踢爆單位錯配問題︰有一心只想揀新樓的輪候者獲當局編配舊公屋,輪候者當然拒絕;然而一些有急切住屋需要的市民,卻遲遲未獲派公屋!而申訴專員昨日披露的投訴個案,更進一步印證了報道;居然有從未參與「特快公屋編配計劃」的非長者公屋申請人,獲編配「長者住屋」單位,導致失去了一次配屋機會。「長者住屋」單位不是早被納入「特快公屋編配計劃」了嗎?難道所有「特快公屋編配計劃」的申請人均已獲派公屋了嗎?「特快」兩字的意義,究竟何在呢?
凡此種種,無不是上屆政府行政混亂,房署官員敷衍塞責的鐵證!事實上,現時被空置的公屋單位縱然條件較差,也遠勝於劏房環境,絕非無人問津;奈何當局從不審視輪候者的真正需求,胡亂編配,最終導致寶貴的公屋資源遭到浪費!新一屆政府雖然上任不足一個月,但市民陷於水深火熱之中,不容再等;當局應正視問題,尋找出有急切需要的輪候者,徹底解決「有屋無人住」的亂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