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視線:德政府大增軍費 謀歐盟獨立自主
俄烏戰爭一爆發,德國總理紹爾茨立即宣布增加1,000億歐元軍費以強化德國軍事力量,並計劃每年將軍費開支由500億歐元增至1,000億歐元,即德國國民生產總值約2%,這項計劃的目的是要「使德國擁有歐洲最強大的軍隊」。不過,德國國會於上月底以476票反對、179票贊成,否決對烏克蘭增加軍援案。
既然德國政府大幅增加軍費開支,為何竟然不增加軍援烏克蘭?其實理由很簡單,就是德國智囊及政府重心人物愈來愈認識到,繼續軍事支援烏國只會延長戰爭,使歐洲更受害。
德國這個工業強國,需要全球廣大自然資源供應的貿易市場、可以出售工業製成品的市場及可以自由海外投資的環境,這一切需要國際和平的環境,但如今美國政府推動俄烏戰爭,正正封鎖了這三方面的經濟活動,德國在俄烏兩國不單止投資都無法生產,交換不到平價生產物料及能源,也無法銷售工業製成品。更可怕的是,美國政府以在北約提供軍事保護為理由,威脅德國進一步支持美國經濟抵制及軍事圍堵中國,明顯是損害中德之間長期發展合作的龐大經濟利益。
德國國會以及媒體的辯論,都強調每年1,000億歐元的軍費不是為美國鞏固霸權服務,而是要長期推動建立歐洲(可脫離美國操控的)自身防衞能力、可使歐盟國家平等地和各方合作及結盟、保護歐洲經濟及科技的發展以及歐元的重要國際貨幣地位。
事實上,德國媒體愈來愈關注歐洲和美國面對中、俄的利益衝突愈來愈大,德國不能不首先設法擺脫美國目前對德國的軍事督導,長遠要和法國多方面軍事合作發展。
這種構想其實在二次大戰之後歐洲共同市場的出現就萌芽,但一直被美國抑制。如今面對華府不斷以歐洲安全作威脅,要北約歐洲成員國多犧牲點利益以圍堵中、俄,故此德、法不能不回應。
德國拉攏法國是最自然不過,德國經濟體積只是美國的五分之一,軍費即使加到每年1,000億歐元,也只是美國八分之一都不夠,和法國合作才有多點發展規模,另外就是德國可依賴及協助法國發展共同的核子保護傘。最後,只有德法共同拉攏多些歐洲國家加入,美國才不敢設計阻礙,歐洲也在發展出獨立自主的軍事體制後,才能得到俄羅斯的認同及尊重。
柏林自由大學哲學博士 史文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