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競立
評論員
強詞有理:德國轉軚
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德國總理紹爾茨上台後一度嚴重偏離其前任默克爾的對華政策,多次主張「脫鈎」,呼籲德國企業不要過於依賴中國。結果又如何?據外媒報道,他將於下月率團訪華,加強與中國的經濟聯繫,再也不提脫鈎了。僅僅相隔幾個月,其對華立場即出現180度轉變,未免太戲劇化了。
其實也不難理解,德國正面臨種種內憂外患,俄烏戰爭、能源危機、通脹飆升、經濟衰退,還要跟隨美國制裁俄羅斯而遭反噬,簡直是屋漏偏逢連夜雨。在這種情況下,德國怎麼可能與華脫鈎?中國已連續多年成為德國最大貿易夥伴,中國市場對德國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尤其是汽車製造業,中國市場正是德國汽車最大市場,德國車廠近半營業額來自中國,一旦脫鈎,無異於自斷後路,把市場拱手讓人,到時受打擊的將不止於汽車製造業,整個德國工業都將受重創。原因很簡單,汽車製造業在德國工業體系中至關重要。
形勢比人強,到底是追求所謂的政治正確重要,還是維護本國經濟利益重要,答案顯而易見,這也正是紹爾茨急於訪華的主要原因。實際上,不只德國有意加強與中國的經濟聯繫,法國總統馬克龍亦希望盡快訪華,尋求經濟出路。作為歐盟老大和老二,德法相繼對華拋出橄欖枝,說明美國孤立和圍堵中國的圖謀徹底破產。
利之所在,天下趨之,中國不僅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更是最大出口國,美國企圖將中國從全球產業鏈和貿易中排擠出去,根本是癡人說夢。美國本身尚且無法與中國脫鈎,何況是其他國家?德法等所謂盟友政治上不得不跟隨美國,但經濟方面必須有自己的考量,畢竟美國從來都是打自己的小算盤,不會顧及盟友利益。君不見,俄烏戰爭爆發後,歐盟國家能源危機不斷惡化,美國竟趁火打劫,以數倍價錢向歐洲傾銷天然氣,賺得盆滿缽滿。德國批評有些國家開出天價「很成問題」,法國更直呼「受不了」,盟友怨氣之大可想而知。
世界面臨百年變局,俄烏戰爭更添變數,大國之間的關係撲朔迷離,但始終離不開利益二字。美國綁架歐盟對抗中俄,歐盟卻未必甘願長期被其綁架,隨着德法等國戰略自主意識日益抬頭,美國很難再隻手遮天。德國新政府對華政策前倨後恭,已足以說明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