坦言集:防疫情反覆-陳文鴻 研究所所長
20221120
東網電視
更多新聞短片
有說新冠疫情已變成風土病,與流感相類,因此西方的「躺平」政策恰當,中國的「動態清零」政策失誤。可是疫情近來沒有減退,反倒增加,全球新症以日本、南韓、美國為首。
美國染疫者眾多,接種疫苗者眾,但復陽再患亦多。雖然重症率下降,患病者數目上升,重症者絕對人數還增。若守不住疫情,即使重症率再降,絕對數的增加對醫療系統的壓力還會上升。而病死者也不少,情況惡於流感。更關鍵的是患病後的「長新冠」各種症狀出現,影響數以百萬計勞動力,歐美的失業率降,但就業人口不增,對經濟,對社會公共衞生、人民健康的衝擊不小。可惜這方面的研究,相對於大藥廠和政府資助的新冠疫苗與藥物研究,極為不足,因而政府與社會對長新冠的了解缺乏。這既影響到社會對患病失去了應有的戒心,患病後出現長新冠,亦不懂得治療,使不少人出現不該有的憂慮困擾,導致抑鬱,反而把長新冠的影響擴大、惡化和延長。
即使以內地動態清零的嚴防措施,近日也病患大增,香港亦不例外。若將之與日韓美近期演變結合來看,新冠疫情一不是退減,而是正伺機再起;二是全球不少地方可能再蔓延,趁着秋冬流感高峰期。而歐美等地高患病率帶來社會的抗疫免疫能力隨着時間遞減,有如日本政府所宣布,疫情有再次蔓延的可能。目前似乎處於疫情的轉折點,另一波正在醞釀,還有可能出現新的變種病毒冒起肆虐。依內地說,形勢還是嚴峻。
香港在動態清零中得着不少寶貴經驗,可是從近月的歷史看,第5波爆發前措施似得當,卻阻止不了第5波。現在疫情反覆,會否第6波出現?香港政府與社會不能不謹慎小心,在適度放寬中嚴防疫情反彈,要制訂新的應對措施。
社會有強大聲音要求進一步取消防疫政策,這反映社會各界的難處,但政府不能單隨民意短期變化,在疫情防治的政策上,要求的是科學和通盤考慮,可以摸着石頭過河,穩步前進,但同時要懂得抗拒任何急躁的利益要求,大局為重,在疫情於秋冬有機會轉變之時,寧可放慢復常措施,以社會健康衞生安全為重。政府官員要能忍辱負重,堅持弱勢社群(特別是長者和貧困人們)的健康安全為決策的取捨偏重,社會民生的困苦還可動用儲備來紓減,人民為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