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論:僵化措施為何事 是防疫還是面子
20221212
東網電視
更多新聞短片
內地早前推出「新10條」,部分措施比香港的現行措施更為寬鬆,港官被問及時,冷冷地說不同地區難作比較。也難怪,有比較就高下立判,先不評論內地新措施的優劣,單單那份果斷爽快,一下子手起刀落毫不猶豫,清脆利落,特區政府就望塵莫及,遠遠不如,路人皆見,只是小市民敢怒不敢言,專家以事論事,紛紛批評港府碎步式放寬,近日又有專家直斥現有5大防疫措施可以取消,狠摑官員一大記耳光。
政府專家顧問袁國勇,不時發表與港府措施相左的意見,其港大團隊成員薛達,前日亦以「終局的開端」為題發文,建議當局應取消,包括安心出行、疫苗通行證、強制檢測公告、學校的每日快測,及「0+3」入境檢疫要求等5大防疫措施,反映不少市民的心聲,可謂大快人心。正如薛達指出,安心出行原意是協助追蹤個案,防止疫情擴散,但自從第5波之後,每日個案動輒成千上萬,以往對所謂群組煞有介事,現在見怪不怪,政府已不再作針對部署,不會追尋源頭,那還要安心出行來做甚麼?內地很多場所已不要求掃描健康碼,為何香港不可以停掃安心?
另一個長期備受爭議的措施是疫苗通行證,表面上是防止無打針的老弱進入容易受感染的場所,但實施卻一視同仁,年輕力壯的都沒有選擇,不打針便要買外賣,如果很肚餓趕餵五臟廟,便要站在街邊進食,食塵食風食細菌,根本變相強制市民打針,當局到現在都死口不認,但所有表列處所違令是會受罰,司馬昭之心,路人皆見。自從當局早前調節「被動查核」的類別,很多處所已不用「反掃」針卡,沒有檢查進入者,做不到把關,對防疫幫助微乎其微。
疫苗通行證由2月推行至今,接受打針的,一早打了,因為個人理由不接受疫苗,亦不見得會改變初衷,以現時疫情氾濫,這些人有其他渠道感染,最令人感諷刺的是,政府近日宣布,數據支持,沒有打針的隔離期與已接種者一樣,不再強制14日隔離,即是說明,打針與否,風險都是相若,等於自己打倒昨日的我。政府到現在堅持不讓這些人堂食,是為了鬥氣,放不下自己面子,抑或是為市民福祉?大家心知肚明。同樣無謂又浪費的,還包括大廈強檢及學校師生每日要做快測的要求,消耗大量公帑及製造垃圾。
現時本港每日有上萬宗本地確診個案,既然外國人都不怕,照樣來港,應該好好說多謝,為何還把他們視作潛在播毒者?一方面說招徠遊客,一方面打擊他們來港意欲,如同精神分裂。防疫措施「高成本、低回報」,專家指出,Omicron絕非香港本世紀最嚴峻的挑戰,周處除三害,苛政猛於虎,問問香港人,現在最關心是染疫還是生計?知錯能改,善莫大焉,政府很明顯也是在慢慢修正,但速度太慢,跟不上時代步伐,也與市民需求有很大落差,救市如救人,再不加把勁,那就會失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