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論:通關成效打折扣 全面撤限是時候

2023年01月25日 00:04
東網電視
更多新聞短片
新春兼適逢通關,令人憧憬會帶旺本港市道,可是事與願違,市面都只是本地人消費,內地客未見踴躍來港,反而一窩蜂到鄰埠,主要是因為自由出入,而來港比較麻煩,單是驗核酸已經非常趕客,而且來到要整天戴口罩,麻煩兼掃興,誰會貼錢買難受?
本港新冠個案持續下降,下周起確診者免隔離,行會成員兼議員林健鋒昨日表示,若本港新冠確診數字降至每日一、二千宗水平,即代表疫情持續穩定,農曆新年假後,港府可與內地檢視能否全面通關。其實下周起核酸或快測申報平台都會停止運作,官方難以再掌握確診數字,疫情是否穩定,相信官方自己心裏有數,根本已經具備全面通關條件,會否向內地爭取免檢核酸入境,甚至快測也不需,那就看官員是否急市民所急,抑或慢條斯理,一貫口脗「有序」放寬,讓香港復常速度比全世界都慢九拍。
通關兩周後內地旅客量未如預期,原因是出入境障礙未除,須持48小時核酸無染疫證明才可過關,外界紛批評這是畫蛇添足之舉。3年抗疫,橫跨兩屆政府,在這屆政府接班後才現通關曙光,可說是「行運醫生醫病尾」,若比較兩者抗疫工作表現,都是五十步笑百步,傷透港人心。連行會成員林健鋒也提出,部分抗疫工作可以檢討,例如改善採購抗疫物資程序等。相信問大部分香港人,這3年內的慘痛經歷,罄竹難書,真是檢討3年也未必可以。
抗疫期間,多次批評防疫政策的港大專家何栢良,昨日再指出新冠病毒進入「後大流行」階段,歐洲不少地方早於一年前解除口罩令,香港仍死攬不放,現時才開始復常,質疑當局是基於非醫學原因,沒有掌握到本港復常的應有節奏。例如把新冠視為普通上呼吸道感染,但尚未看齊所有防疫措施,依然繼續要求醫護及學生每日做檢測、建議確診院舍員工不應上班等。由此可見,政府依然擔心新冠的傳染性,但所作所為卻自相矛盾。
同樣是傳染病科專家,政府專家顧問團成員卻不如何栢良敢言,經常顧左右而言他,因為成員要簽署保密協議,有關疫情的言論受到限制,就如問責官員需要保密。幸好有獨立中立的專家,市民才會知道真相。有人為了谷針,危言聳聽,放大「長新冠」損害,何栢良指出長新冠標籤是不必要,復常路上不可「疑神疑鬼」,以麻疹為例,康復病人頭兩年身體虛弱,有不同後遺症,但醫學上並非稱為「長麻疹」。新冠患者身體弱,所以容易出現其他病痛,後遺症未如坊間所傳般可怕。
通關不疑,有疑不通關,既然覺得現階段到了合適時候,那就放手去做,來個真正的通關,方便市民,現存種種限制拖泥帶水,直接削減通關的力量,名副其實損人不利己。通不通關,撤不撤限,高官依然高薪糧準,市民心急,官員不急,徒嘆奈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