坦言集:貨幣國際化-陳文鴻 研究所所長

2023年01月26日 00:04
東網電視
更多新聞短片
巴西與阿根廷商議用共同貨幣作兩國貿易投資結算,主要是巴西新總統提出。阿根廷正陷於通脹與外匯儲備不足的危機中,新貨幣是取代現時所用的美元,正可針對阿根廷的問題。不過,還只是初步提議,未成規劃。國際媒體的報道多以其為去美元化的重要措施,甚至說是南美區域貨幣的發展機會。
面對美元霸權在全球肆虐,去美元化顯然成為不少國家的希望。但良好願望變為現實,並不容易,且在現時的國際體系裏,過早追求用某些貨幣來促成去美元化,並不現實。
中國經濟正在超越美國,人民幣國際化事必當然。但美國在19世紀末經濟超越英國,美元替代英鎊,也是五、六十年之後的事,且還要美國佔有了全球大部分黃金儲備之後。中國要用人民幣替代美元,即使中國再創造經濟奇迹,美國亦多行不義,自掘墳墓,也相信不可能在三、四十年內實現。在此之前,人民幣與美元此長彼消會是趨勢,但也會是多種貨幣流通並存,互相競爭。
日本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日圓國際化的經驗,應可證明替代美元是一個難巨的政治過程。去美元化本身便是政治過程,單只經濟實力不足以改變美元霸權,反如日圓那樣,政治把持不了,倒被美國用政治催生日本的經濟危機,日圓變成美元霸權的工具,受制於美元利差的對沖。歐元的發展亦脫離不了美國政治的打壓,即使27國合力,挾歐洲列強積累的政治文化力量,趁美國陷入負債經濟的陷阱,仍然抵擋不住美國的政治衝擊,歐元大有瀕臨瓦解的風險。人民幣現時的強勢並不比日本與歐盟那時的氣勢,還未跨越美國、美元大競爭的考驗。
人民幣以外,巴西與阿根廷的南美貨幣倡議若要落實推行,道路更崎嶇。只作為區域共通貨幣,亦難如歐元初起時便有馬克、法郎等國際貨幣的支持條件。西非亦有共用貨幣,僅限本地化,作用不大。
或許人民幣國際化是以去美元化為前提,卻不是以人民幣替代美元,反而應提倡本幣結算、貨幣互換逐步擴大人民幣及其他貨幣的作用,減少霸權的影響,再尋求區域或國際的融合發展。在這個階段,中國一是要守衞人民幣匯率,不全開放,不泡沫化;二是以政治統率經濟,堅持國家安全原則,防美國政治陰謀顛覆;三是推動各國貨幣互換聯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