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論:調高票價成定局 今年加風實太猛

2023年03月29日 00:03
東網電視
更多新聞短片
社會全面復常,市民還未感受到市道有多暢旺,反而率先感受到加風凜凜。港鐵按「可加可減」機制調整今年票價,得出加價百分之2.3的結果。當然,比起兩電分別按年加價兩成及四成半,港鐵的加幅已算「溫和」,但在各行各業爭相加價的當下,百物騰貴,民生維艱,小市民怎一個愁字了得!
統計處最新公布,去年12月運輸業名義工資指數按年升了百分之3.6,連同去年12月通脹率百分之2,套入票價調整方程式,計及引入港鐵本地物業利潤掛鈎,扣減0.8個百分點;加回去年凍結票價未加的0.5個百分點,再減去0.2個百分點港鐵上星期宣布的額外延後加幅,得出港鐵今年可以加價百分之2.3,預計6月生效。港鐵指出,加價後九成乘客車費上調4毫或以下。
計算程式複雜,市民聽得頭大如斗,但別以為每程加價4毫看似小數目,小數怕長計,這裏加一筆,那裏加一筆,小市民口袋還餘下多少,不問可知。尤其5間專營巴士公司亦申請大幅加價,市民根本「冇得揀」,出門「皮費」愈來愈重,生活艱難,寫在牆上。
必須指出,過去數年受黑暴及疫情打擊,港鐵凍結票價,但未加的3.35個百分點加幅只是延後。雖然港鐵決定當中1.2個百分點不會再加,但餘下0.5和1.65個百分點,前者今年追加,後者留待明年,意味明年票價沒有最高只有更高,苦日子還在後頭。
當然,說港府完全撒手不管並非實情,行會日前通過港鐵「可加可減」檢討方案,引入利潤掛鈎機制,按港鐵去年的物業發展利潤,今年票價調整幅度減少0.8個百分點,但這是否等於回應了市民訴求呢?答案顯然不是。眾所周知,「可加可減」機制於兩鐵合併時引入,2009年正式啟動,14年間有9年按機制加價,只有一年減價;至於凍結票價的年份,由於機制有延後加幅安排,未加價的幅度在隨後年份自動追加,橫看豎看,港鐵都是穩賺不賠,只加不減。
最令人側目的是,當局曾解釋加價是因為經濟環境好,如果經濟不景氣,是有機會減價的。這顯然是欺人之談,過去幾年香港受疫情打擊,經濟出現負增長,港鐵還不是只以凍結票價搪塞,何曾減過價?就算新引入利潤掛鈎機制也不過敷衍輿論,若計及港鐵物業發展長期帶來的龐大收益,直情應該大幅減價回饋乘客。事實證明,「可加可減」機制存在許多問題,港府迫於壓力小修小補,根本無濟於事。
港鐵年年賺大錢,年年奉旨加價,如果不加價,反而是違反機制,堪稱諷刺。沒錯,作為上市公司,港鐵謀取最大利益本來無可厚非,但港鐵是本港最大公共交通機構,港府又是最大股東,長期無視社會責任,必然換來「為富不仁」之譏。尤其社會剛剛復常,百廢待興,好應該休養生息。無奈在港府政策一面倒傾斜之下,港鐵繼續賺大錢,市民繼續捱貴車,此情此景肯定比「五十年不變」更不會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