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七公:內地一日千里 香港慢進則退-謝偉銓 立法會議員

2023年05月19日 00:04
東網電視
更多新聞短片
特區政府與立法會上月聯合出訪多個大灣區內地城市,是新冠疫情之後,也是香港落實完善選舉制度後的首次類似活動。作為曾經參與許多不同的內地考察及立法會訪問團的資深議員,筆者感觸良多,可概括為四個方面。
首先,今次考察體現了在新時代之下,香港行政立法攜手推動香港融入大灣區建設的決心。粵港澳大灣區的發展概念,最早於2015年提出,2017年納入國務院工作報告,2019年初正式公布《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很可惜,由於該幾年正值香港政治爭拗和社會撕裂最為嚴重、行政立法關係相對較差的時期,任何有關兩地合作的倡議,都會被攬炒派污名化、妖魔化,將互惠互利的發展和規劃建議,歪曲抹黑成香港「大陸化」、「被規劃」等。部分官員亦因此對參與大灣區建設相對消極及避忌,令香港錯失好多時間和機遇。
立法會的個別委員會,當年都試過舉辦內地考察團,但外界焦點往往落在是否會有人示威、喊口號以至杯葛,而並非議員有何實質考察成果。今次考察不僅議員團結,官員亦齊心,令社會可聚焦於考察行程,加強認識有關內地城市的最新發展,以及有甚麼地方可供香港借鑑和發揮。
第二個體驗,是國家的創新科技和城市發展確實一日千里。今次行程的多個地點和企業,筆者過去都曾造訪,但相隔幾年再去,又令人刮目相看。香港的創科發展其實亦不斷向前,但速度不及內地,慢進則退,尤其在於將科研成果商品化、產業化方面。香港如何善用我國的科技、產能,以及專業和技術人才,從而促進經濟發展和改善市民生活,需要從優化認證、招標和輸入專才等制度上入手,提高吸引力、成效與速度。
第三個體驗,是內地的歷史建築保育工作。筆者經常批評香港的保育政策乃「保而不育」,對於一些具備歷史價值和建築特色的建築物,特區政府能夠保到它們不被破壞或拆卸,但對於如何加以善用,令更多人可以認識到、享用到,發揮到有關歷史建築的現代價值,內地有不少值得借鑑的地方和做法。考察團今次到訪的深圳南頭古城、佛山嶺南天地及南風古灶等,成功將歷史保育與文化、旅遊發展有機結合,用歷史來帶動旅遊,用旅遊來帶動商業,再利用有關商業收益來支持相關保育工作,使到更多本地居民與外地旅客都享用得到、認識到相關的文化和歷史,同時促進到地區經濟,增加居民和政府的收入。
最後一個感受,是有關內地城市如何積極運用土地開發及批給政策,來推動不同產業的發展,同時優化城市管理和增加社區設施。新一屆特區政府強調會多管齊下增加土地供應及大力推動產業多元化發展,但對於如何將兩者有機結合,在積極性、策略性方面仍有不足,需要向內地好好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