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論:電子支付大落後 智慧城市徒自吹

2023年07月10日 00:03
東網電視
更多新聞短片
港府自吹自擂發展智慧城市,多年過去,香港「智慧化」到甚麼程度,市民心知肚明。單是電子支付便十分落後,尤其對比內地發展一日千里,香港可謂全國唯一「死角」。港府派發電子消費券算是為推動電子支付開了個頭,但如何延續及深化下去,至今語焉不詳。
政府於2017年底公布《香港智慧城市藍圖》,然後又在2020年底推出《藍圖2.0》,可惜僅是用於隧道收費的「易通行」,便因為運輸署準備不足、倉卒推行而搞得倒瀉籮蟹,最終由今年年頭實施,延遲至今年年底才能全面推行。至於實時監測交通系統、配合車聯網及自動車技術和行業發展等的《藍圖》願景,更是只聞樓梯響,不見人下來。
更不必說,電子支付一直未能普及,絕大多數市民仍然只會使用「八達通」或信用卡,若非疫情期間港府派發電子消費券,算是為「支付寶」、「微信支付」等電子支付工具扶了一把,可能直到今日也鮮有市民問津,遑論與內地接軌。
創新科技及工業局局長孫東不得不承認,本港電子支付系統發展遲緩,相比內地仍不夠發達,承諾會提升「智方便」程式和擴大電子支付市場,但說得無比動聽,卻連時間表也未有提及。以港產官僚做事拖得就拖的作風,擴大電子支付市場隨時又是煲無米粥。
事實上,內地豈止在電子支付發展方面快香港最少10年,而且不斷與時並進,推陳出新。例如疫後社會復常,為方便境外旅客到訪,微信支付及支付寶現已允許海外用戶將信用卡或金融簽帳卡連接數字錢包,在內地消費和搭車不需開設內地銀行戶口和內地手機號碼,連香港人也能受惠。然而,港府有沒有大力宣傳推廣,配合這方面的國家政策呢?
智慧城市應是以方便市民生活、便利商戶做生意而設,但事實擺在眼前,港府一直蹉跎歲月。例如當局推行電子支票逾7年,但使用率持續偏低,去年平均每月簽發量僅約3.2萬張,不足傳統紙本支票的1%,部分市民甚至連電子支票是甚麼也未曾聽聞,反映港府的宣傳推廣極度貧乏,所謂智慧化、電子化只是虛應故事。
而且別說跟內地無法可比,新加坡也是遙遙領先。早在1999年,新加坡已獲智慧城市論壇提名為其第一個年度智慧城市;及至2013年,全球政府資訊化排名,新加坡進佔榜首;此外,亦在IDC「亞太區智慧城市發展指數」評選中,於交通運輸、智慧水務、土地利用與環境管理、教育等4個項目獲得優勝。反觀香港,不僅曾有前財爺嫌網上交易不安全,甚至有前特首連如何使用八達通也不知道,香港人被嘲為「港燦」,何足為奇?
明乎此,香港要創新,單靠墨守成規的港產官僚和公務員肯定無法成事,必須向北望,倣效內地做法,甚至由內地派員指導規劃。今日的中國早非以前的中國,香港人必須放下夜郎自大的心態,好好向國家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