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七公:適度調整收費 推動大橋經濟-謝偉銓 立法會議員

2023年07月14日 00:05
東網電視
更多新聞短片
由筆者擔任召集人的立法會G19議員平台,在上月初及本月初分別前往澳門和珠海橫琴考察,藉此了解兩地的最新發展,加強港珠澳三地的交流合作,加快粵港澳大灣區的規劃建設。訪問團與兩地政府領導的其中一個討論主題,是如何進一步善用接連三地的港珠澳大橋及相關基建配套,推動「大橋經濟」和促進人民、企業交往。
由內地、香港與澳門合資興建,總造價高達1,400億元的港珠澳大橋,原計劃是以貨運為主,客運為次,希望可將來自廣東省西部的貨物,加快運往香港的貨櫃碼頭和國際機場,避免需繞道廣州、深圳等粵東地區。但由於大橋動工時間比原先建議延遲了多年,期間兩地跨境貨運需求與模式出現很大變化;大橋在2018年落成通車後不久更遇上中美貿易戰及新冠疫情,導致大橋的貨運使用量遠遜預期,大橋使用量過分地偏低,被質疑為大白象工程。
即使疫情過去,兩地恢復全面通關,大橋的貨運量仍未見顯著起色,反而客運量相對有不少增長潛力。尤其隨着「港車北上」、「澳車北上」及未來「粵車南下」逐步推行,不少港澳居民和內地旅客都有意自行駕車經大橋往返兩地。若能在大橋的策略定位、收費水平、通關安排和配套設施方面加以優化和調整,對於善用這項世紀基建,對於促進港珠澳三地的社會民生和經濟發展,將能產生莫大幫助。
港珠澳大橋原計劃以貨運為主,其收費水平亦反映這個定位,普通貨車往返香港及珠海單程收60元(人民幣‧下同),貨櫃車收115元,私家車與出租車收150元,一來一回高達300元,遠高於廣深沿江高速的54元,廣深高速的74元。有報道指將落成使用的深中通道,私家車單程收費或只需60至80元,若大橋私家車收費不下調,將更難在深中通道通車後具競爭力。
對於有人擔心調低收費會進一步影響大橋的回本期,但根據現時的使用情況,想單靠過橋收費來收回大橋的全部建造及營運成本,明顯是不切實際。要衡量大橋的成本效益,不應只看過橋收費能否收回成本,更重要是其經濟與社會效益。任由大橋使用量持續偏低不管,肯定是更大的資源浪費。
除了收費水平,大橋人工島及口岸設施的規劃設計、人與車的通關安排、停車場的配置等,也是以原來的貨運優先為基礎。隨着大橋的貨運與客運量此消彼長,相關軟硬件設施在可行情況下也應作出調整。例如盡量增加及靈活運用停車場的私家車車位、適度增加口岸的餐飲購物和旅遊資訊設施、容許旅客於大橋人工島觀光「打卡」,以至參考澳門與橫琴的「兩地一檢」通關安排。此外,剛於本月起實施的「港車北上」安排,也有不小的改進空間,包括簡化和加快申請審批程序、優化驗車及保險安排、逐步增加及善用已批出的配額等吸引更多使用者,促使三地民生和經濟的協同效應和經濟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