坦言集:香港科技?-陳文鴻 研究所所長

2023年08月15日 00:04
東網電視
更多新聞短片
香港要發展科技產業,是對也是錯。
對的是因為香港整體社會經濟科技發展停滯不前,落後於眾多新興國家,也比不上深圳、廣州。作為世界性的國際金融中心,不僅金融要創新,社會經濟也要借助科技來提升效率與效益。即使不發展科技產業,整體的科技水平亦要提升,否則會打擊香港金融等都市功能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能力。一定的科技產業,即使並不完整,不是國際領先,也是國際金融中心重要配套基礎,如倫敦、紐約,以至新加坡。
錯的是因為香港缺乏基礎條件,本地的經濟與科技空間不足以盛載完整的產業鏈。以當前熱門的半導體產業為例,完整的產業鏈包括半導體設計、晶片生產(或代工)、封裝、測試,香港現時不具備這些主要環節,只有在大學的科研裏有所涉及。但一技術不領先,二即使有技術突破,從科研至商業生產有頗大的路程,可能沒法過渡,而科研、設備、人才要求嚴格,投資巨大。在劇烈的國際市場競爭裏,容易被淘汰,成功率頗低。
自80年代摩托羅拉設立晶片廠後,香港從來沒有半導體的投資。香港能夠做的只是在大學科研方面替深圳做一些研究,替深圳的風險投資者,全國最大(台灣省以外)的半導體設計群體,8吋等的大小晶片廠和附近的封裝,測試廠作一些探索。實際會否有貢獻亦無保證。
與半導體產業同例,其他的產業,香港沒有基礎、沒有資源條件、沒有人才,只可在大學用公帑作些科研,怎樣可發展出整個產業來?新加坡在科研投資與生產勝於香港,也只能替外國企業加工和配套,形成不了本身的產業。香港落後多,現在趕上,應無希望。唯一的出路是與深圳、廣州配套,在大灣區裏以深圳、廣州為主,香港跟隨配合。不奢言搞本地的科研產業,與深圳、廣州競爭,或並行發展。即使政府用公帑大力補貼國內外企業來港,效果都會是失敗。僅只是讓它們利用香港補貼作別的事情。另如數據中心,耗電巨大,卻全無知識技術轉移,不過是倉庫式的地產項目。就如香港慣常創業是開咖啡店,同樣浪費資金與市場時機。
香港要保有科研因素,便要虛心地跟隨深圳、廣州規劃以深穗為中心的跨境科研產業鏈。香港還可有所得益,至少政府內外,社會上下不會如今天對科研發展大多不知不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