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論:劏遊客屢禁不止 毀長城旅業玩完

2023年09月08日 00:04
東網電視
更多新聞短片
經過3年疫情打擊,本港旅遊業冰封,以為通關後業界會痛定思痛,提升服務質素吸客,結果事與願違,無良奸商更是變本加厲違法劏客,不搞死旅遊業不罷休。消委會點名4間藥房以「斤變両」等不良銷售手法劏客,當中大部分在疫情前已是知名黑店,有些換過名字繼續呃錢,證明人無恥便無敵,不管如何點名譴責也是無濟於事。
「斤變両」、「両變錢」這些劏客把戲,早已將香港旅遊之都的名聲弄得一片狼藉,消委會也非第一次開名譴責,惟利益實在比風險大,以致這些無良商店依然「屹立不倒」。消委會繼2015年點名7間藥房後,昨日再公開譴責4間位於銅鑼灣的藥房以不良營銷手法收貴10到16倍價錢。該會於2021年至今年8月接獲近百宗針對該4間藥房的投訴,涉款約58.6萬元,最高金額個案達10.9萬元。投訴個案中,內地客佔七成半,並發現有藥房在2015年被點名後改名繼續劏客。
例如其中一間被點名的藥房「藥城」,舖位前身為曾被點名的「宗宏堂大藥坊有限公司」,兩舖有一名股東重疊。消委會亦發現「環球大藥坊」即「安康大藥坊」前身,兩間店舖先後被點名,皆由同一間公司營運。消委會提醒,商戶改名仍需承擔過去法律責任,促請政府部門收緊發牌制度,從源頭堵截不良營商。
老實說,這類位於遊客區的藥房或海味店,本地市民絕少光顧,顧客絕大部分為旅客,皆因旅客不熟悉香港法例,而且只會短期留港,黑店覷準旅客被劏後無暇追討,屢屢得逞。問題是,一粒老鼠屎足以壞了一鍋粥,即使這些黑店僅佔全港同類商店的極少數,惟正正因為它們位於遊客區,嚴重損害香港形象,旅客受害後必然對香港產生極壞印象,回鄉後奔走相告,所起的負面效應,絕非港府大灑金錢宣傳香港所能彌補。
消委會並無執法權力,點名譴責後只能指望執法部門跟進,即使海關放蛇也是只收一時之效,黑店換個名字繼續營業,旅客繼續受害,尤其「有限公司」責任有限,執笠便毋須上身。除了如消委會所說,政府應收緊發牌制度,從源頭堵截不良營商外,當局也應與內地部門加強合作,將本港黑店訊息在內地廣傳,提防內地旅客受騙。同時也可教育旅客,遇事時企硬報警,不要任由黑店魚肉。
事實上,本港旅遊業正面對「瓶頸」問題,隨着內地旅客消費模式改變,訪港人數及平均消費額較疫情前大大減少。更大的問題是業界不思進取,並無提升服務及出品質素,「小紅書」便常見內地旅客分享在港「中伏」經過,再加上無良黑店肆意劏客,本港旅遊業還如何持續發展?還如何重振昔日光輝?香港過去比內地優勝之處是貨品品質有保證,貨真價實,童叟無欺,可惜如今連這優勢也逐漸失去。即使港府絞盡腦汁吸客,勢要搞活搞旺夜市,但若然業界積弊不改,只會自毀長城,令旅客卻步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