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論:基建造價太驚人 庫房乾塘怎支撐

2023年10月21日 00:03
東網電視
更多新聞短片
本港基建無一不延誤,無一不超支。今年第三季動工的港鐵北環綫古洞站,最新造價飆升至59億元,比原先估算的35億元暴增近七成,若連同北環綫項目規劃及前期工程費用,預算更接近100億元。一節見則百節知,興建一個車站已是如此天價,港府還要同時推出明日大嶼和北部都會區,在庫房告急之際,財政如何負擔,實在令人擔心。
當局解釋,造價急升是因為原先的估價是在2015年推算,而最新造價則是以2023年計算,當中涉及物價升幅,而車站面積亦因為發展區規模擴大而增加,令成本上漲,又強調工程有一定的難度。總之,伸手要錢,理由多多。
立法會議員直斥造價暴增「離晒大譜」,饒是如此,行會早前已批准古洞站及屯門南延線的財務安排,合共256億元。事實上,過去港鐵工程例必延誤超支,單是沙中綫的造價便接近1,000億元,簡直是一寸鐵路一寸金,期間更被揭發偷工減料。今次工程造價同樣節節上升,怕只怕,基建質素同樣泥沙俱下,納稅人再次充當冤大頭。
說到底,基建亂象不斷,主因是官老爺監管失職,完全不把公帑當一回事,加上沒有問責機制,於是無所顧忌。試想想,若將官僚的薪酬同基建亂象掛鈎,直至問責下台,他們還敢馬虎了事嗎?
再說,香港百物騰貴,由設計到興建,由工人到物料,全部都比鄰近地區貴一大截。就以廣深港高鐵工程為例,廣州至深圳段長逾100公里,建造費167億元人民幣;反觀香港段長26公里,造價竟高達840多億港元,其中超支近200億元,平均每公里造價比內地段貴十多倍。這還是多年前的工程,現在基建成本遠不止此數,尤其目前建築工人嚴重不足,進一步推升成本。
興建一個古洞站已是如此昂貴,港府還要堅持北部都會區和明日大嶼同時上馬,後果必然是掏空庫房。會計業界推算,「明日大嶼」建設成本需約5,660億元,「北都」則需一萬億元,合共逾1.5萬億元,所造成的資金缺口,政府財政儲備「可能不足以同時資助」兩個項目。
可以看見,現時庫房乾塘,賣地收入至今僅達預期的11%,慘不忍睹;而本財政年度首5個月的赤字超過1,300億元,較首4個月的971億元赤字擴大。直至8月底,財政儲備不足7,000億元,比起7月底減少約391億元。此長彼消,試問政府還怎麼兼顧1.5萬億元兩大拓土計劃?港官一味打發債主意,問題是,發債不等於不用還債,期間亦要支付利息,很多城市就是因為資不抵債而破產,香港是否也要步此後塵?
財爺陳茂波事先張揚,很快便要加稅,並要求各政府部門縮減開支與人手。後者冗員過剩,做法無可厚非,但前者必然加重納稅人負擔,香港低稅制的優勢不再明顯,亦會打擊營商環境。港府是時候分清楚緩急輕重,先發展北都,後發展大嶼,才是應有的理財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