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七公:文化科學兼顧 建設新科學館-陸頌雄 立法會議員

2023年12月10日 00:04
東網電視
更多新聞短片
政府日前向立法會提交文件,表示計劃利用現有位於尖東的科學館及擴建部分,改用作介紹國家發展和成就的專館,至於未來科學館的規劃,文件以註腳方式建議科學館重置於沙田的文化博物館現址並進行重建,提供更大的可用地積,並帶來更廣闊的發展空間,提供更多設施,而文化博物館的現有藏品,將在其他博物館重新整合和重置。
筆者支持盡快建設國家發展和成就的專館,但對於科學館重置於現時文化博物館的想法,則認為並不合適。筆者認為,說好香港故事才能說好國家故事,文化館不能缺少;而科學館不少展覽內容已不合時宜,基礎科學不夠深入,新科技又追不上,故應覓地重建一個全新大型的科學及技術館,一方面加強STEAM教育,也吸引年輕人對新科技的興趣。
特首在施政報告中提出,政府會設立博物館介紹國家發展和成就,深化市民對國家及國情的認識。最新的文件介紹該專館的內容將涵蓋國家歷史(包括列強侵華、中國共產黨的發展、新中國成立、改革開放)、政治、科學、經濟發展、國家安全、體育成就、科技發展、航天科技、國家文化發展。筆者樂見政府盡快建設國家發展和成就的專館,讓市民和遊客有系統地加深對我國國家發展和文化的認識,打破被外國媒體和政客以訛傳訛所建構的中國。
但筆者對於政府提出科學館和文化博物館的安排,則相當有保留!說好中國故事,先要正確理解香港故事,無論是香港歷史或文化,都不能偏廢。而且現時文化博物館本身就是一個「文化館」的外形,如果原建築改為科學館,一方面外表格格不入,同時科學館有不少機械和大型展品,建築物內部的荷重能力能否勝任是另一個問題。再者,若對文化博物館進行重建,就會出現兩個館同時長期關閉的情況,為何不覓地重建一座全新的科學館呢?
筆者的同事剛實地考察過香港科學館,發現現時科學館不少展品都相當有歷史性。好聽的是說它懷舊,令人想起兒時回憶;難聽的是它過時,有些展品基本與30年前差不多!在政府提交文件前,我們初步認為現有科學館,其定位只能作為基礎科學介紹之用,對於新技術如電動車、氫能、高鐵和磁浮、互聯網、納米科技、可持續發展相關科技,甚至日常使用的加工食品和化妝品介紹,這些知識不是沒有,就是蜻蜓點水。而對於航天科技和天文學,現有的太空館空間本來就不足以詳述,又如何吸引年輕一代追尋星辰大海,投入航天事業呢?現時科學館的內容顯然不足,展品部分需要更新換代,年齡對象分層需要更廣更細。
筆者認為政府應該保留文化博物館,覓地興建一個全新大型的科學及技術館,並對內容展品全面升級,吸引年輕一代對科學的興趣、對新科技的認識和對前沿科技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