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七公:公私醫療失衡 如何減輕負擔-陳沛良 立法會議員

2024年03月25日 00:04
東網電視
更多新聞短片
現時,香港的公營醫療系統承擔了本港近九成病人,但超過一半醫生服務於私營體系,如果不改變公私營失衡的局面,繼續維持以公帑資助為主的醫療服務模式,可以預見,在人口老化、醫療通脹等情況下,相關醫療服務需求及公共衞生開支只會不斷增加,加重財政負擔並轉移至下一代。
若不改變現時醫療融資安排,恐怕政府到時只能擴闊稅基、增加賦稅,或削減其他公共服務開支。對此,我認為一個合理且有效的醫療融資體系,必須充分發揮市場力量,通過政策導向,推動醫療保險產品發展,方能長遠應對龐大醫療開支。
根據我在香港保險業界超過40年的工作經驗及接觸觀察,我認為醫療保險尤其是私人醫療保險,可為投保者提供更多優質的醫療服務選擇,並透過風險共擔的方式以降低其醫療開支帶來的財務風險,更重要的是,自願參與並受政府規管的私人醫療保險模式,可減輕公營醫療系統壓力,有助打破「私院睇病貴、公院睇病難」局面。
事實上,香港社會就醫療融資改革的討論已橫跨數十載,其中2019年推出的自願醫保計劃成為有關改革的重要一步。目前,自願醫保保單數目已突破129萬份,逾三分之一的保單持有人為30歲以下人士。計劃實施轉眼5年,我認為政府除了要檢視計劃成效外,有關保單受保人可申請扣稅上限8,000元,我亦建議當局可考慮提高扣稅額,以實際稅務優惠吸引更多市民參與,從而為自身醫療服務提供保障,分擔風險。
值得留意的是,私人醫療保險在香港是一個可觀和不斷增長的醫療融資來源,且私人醫療保險在支付有關醫療開支方面的角色日益重要。但是,我亦要承認私人醫療保險會因部分人士濫用醫療服務,受道德風險影響而出現保費增加等問題。對此,我認為醫保計劃下需設定更明確及更具透明度的收費與索償額,尤其是提高私家醫院收費透明度,先可以確保相關醫療保險產品可持續發展。
政府早於2016年開始推行「提高私家醫院收費透明度先導計劃」,但私家醫院收費透明度仍有待提升。我樂見政府推動全港私家醫院參考中大醫院的定價收費機制,包括向續牌的私家醫院加入套餐式收費的條款,透過「疾病診斷相關分組」為各項醫療程序定價,並按手術的複雜性、病人健康狀況及不同的病情級別,預先計算出相對客觀的成本,從而制訂醫療費用。
定價收費可令醫療收費更客觀、透明及全面,病人毋須擔心「肉隨砧板上」,清楚市場醫療收費的情況後,做好預算再作選擇;同時可令保險公司有客觀數據參考,若索償數目及收費過高,保險公司可進一步了解收費是否合理,若不合理,即時作出適當處理,相信此舉有助減低醫療通脹,推動醫療融資健康持續發展,長遠紓緩公營醫療系統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