撥亂反正:人口老化 消費萎縮-黃傑士 政情觀察員

2024年04月03日 00:04
東網電視
更多新聞短片
上回講到香港零售業早於疫情前已出現結業潮,主因是網上購物興起,疫情期間外來旅客絕迹,以及疫後港人北上消費成風,只是催化劑和壓垮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
傳統零售門市一潭死水,部分人在疫情後轉戰飲食業,以及販賣在抗疫期間興起的新鮮水果及貴價食材等,新店舖有如雨後春筍,以為該等業務顧客必須親身光顧選購,理應不受網購影響,並寄望通關後會有海量內地旅客來港幫襯。誰知內地旅客量是有的,但其旅遊與消費模式已轉變,不再花大錢暢飲豪食,而內地經濟欠佳也是原因之一。
部分本地居民的消費及飲食模式亦未有復常,有的已習慣繼續在家煮食,有的鍾情廉價兩餸飯,也有部分人如期出現報復性消費,但很多都選擇幫襯性價比高、選擇更多及有新鮮感的內地食肆。在客量及消費額比預期少,服務供應和競爭(包括本地與內地)大幅增加之下,自然會汰弱留強出現倒閉潮。而被淘汰的弱者,往往就是地方細、價錢貴、人手缺和服務差的香港食肆。
另一個較少人談論的因素,是香港人口持續老化對消費市場的影響。香港有不少長者都是有錢的,但有錢不等於願意花錢。尤其香港缺乏完善退休保障制度(公務員除外),平均壽命卻不斷延長,再加上愈來愈多長者沒有子女、有子女但不會供養長輩,甚或要長者動用退休積蓄來供養已成年的子女(即啃老族),均會影響香港長者的消費能力。即使擁有能力消費,長者一般都不愛夜蒲及外出飲食(廉價下午茶餐除外),甚或連人多擠迫的地方都不想去,政府搞再多的盛事及夜繽紛也沒用。全球多個面對人口老化的國家都想推動「銀髮經濟」,但成功的例子少之又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