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論:破產清盤續升 經濟前景未明

2024年04月20日 00:03
東網電視
更多新聞短片
市場寄望港府為樓市全面「撤辣」後,經濟會急速反彈,向上趨升,事實是否如此?破產管理署公布,上月個人破產呈請達到783宗,按月急升近21%,按年升近2.8%。是自去年11月以來新高。強制公司清盤呈請上月更有69宗,按月勁升三成,屬兩年以來的新高;至於上月發出的接管或破產令多達641宗,按月升近16%,按年升近28%。種種數字顯示,經濟陰霾密布,前景未明。
事實上,破產管理署早前公布1月份個人破產及強制公司清盤呈請數據,已證明經濟情況不妙,個人破產個案及強制公司清盤呈請個案,全部都屬近年新高。如今相關數字繼續上升,反映撤辣後仍無助扭轉頹勢,加上息口仍然高企,股市持續疲軟,均令破產和清盤情況惡化。何況北上消費熱潮愈演愈烈,僅今個復活節,超過200萬港人「出走」,益發令本地消費市道不振,商界叫苦連天。
樓股好壞,直接影響市民身家和企業利益,若樓股齊升,市民願意消費,商界願意投資,中小企亦可以更靈活周轉,整個經濟環境活起來,破產和清盤便會大減。可惜事與願違,樓市交投量在撤辣後雖然一度急增,但樓價頂多止跌,並無顯著上升,衝了一輪後,現在又淡靜起來。股市同樣沒有起色,沒有急跌已是「還得神落」。西方媒體將香港形容為「國際金融中心遺址」,大唱「香港玩完」論,當然是立心不良;但若不因人廢言,香港經濟在疫後沒有復甦,甚至持續委靡,也是不爭的事實。
屋漏偏逢連夜雨。調查指出,香港貨櫃碼頭排名首次跌出全球十大,僅排名第11。上海排在榜首,去年處理4,900多萬個標準箱;其次是新加坡和寧波;香港去年只處理1,434萬個標準箱,按年下跌一成四,連續7年下跌,深圳、廣州港口排名都比香港高。曾幾何時,香港貨櫃碼頭是全球最繁忙港口,但俱往矣。難為港府依然自我感覺良好,自稱香港仍有優勢,把頭埋在沙堆。正如物流業界所說,貨櫃經香港港口入內地,要支付跨境運輸費,碼頭處理費又比內地貴,每個箱的成本要多付2,000元,請問如何競爭?優勢何在?
香港過去靠炒樓炒股致富,帶動消費市道暢旺,但這種老好日子已一去不返。外界敦促港府經濟轉型,高官亦自吹一直致力推動,但說了就算,坊間至今仍看不清楚出路。有議員早前提出「大哉問」,直指財金官員認為今年經濟將會進一步擴張,如果是真的,為何一般市民看不見擴張,反而只見經濟氣球不斷漏氣?認為大家都要接受現實,即本港經濟正面臨結構性問題。
世界不斷轉變,一本通書不能讀到老,過去行得通的招數,不等於現在也行得通。港府不能高喊產業轉型而欠缺實際行動,更不能自欺欺人地盲目唱好。否則經濟情況持續惡化,破產清盤回到金融海嘯最壞時期,要救便困難重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