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七公:研判垃圾徵費 營造減廢氛圍-陳沛良 立法會議員

2024年04月29日 00:04
東網電視
更多新聞短片
垃圾徵費正進行「先行先試」計劃,對於已延後多次的垃圾徵費會否於8月如期落實,坊間有很多猜測。我認為垃圾徵費推行一波三折的背後,恰恰反映本港推動環保新政、建立環保文化方面,有關配套及宣傳不足,強制移風易俗只會引起混亂。但是,無論垃圾徵費會否如期推行,社會就減廢回收的廣泛討論,已喚起政府、企業及市民大眾的關注,對日後再推動政策亦有正面作用。
垃圾徵費旨在透過實踐污染者自付原則,達致源頭減廢,政策方向正確,亦是發達國家的主流做法。垃圾徵費在本港討論近20年,原本推行在即,卻引起極大爭議,「先行先試」近一個月,當局坦言大部分市民認為擾民,只有少數人認同減廢,效果明顯不理想。但配套不夠、宣傳不足、居住環境有所改變等因素,令推行困難,執行細節亟待釐清,是不爭的事實。政府雖指現階段不急於下定論,在完成先行先試後再作部署,但同時強調不會逆民意而行。觀乎上述種種,垃圾徵費如期實施機會不大。
垃圾徵費的涉及面廣,操作並不簡單,亦未有足夠配套,一次過實施確是巨大挑戰。但過去幾個月的討論令市民關注,當局已經生產指定膠袋,我建議即使不全面實施,政府仍可分階段在不同場景繼續試驗,向市民免費派發指定袋,讓大家都有機會體驗過程,當局亦可了解在不同環境實施時,可能出現的問題。一方面不致浪費之前所做的宣傳及已生產的指定膠袋,另一方面可繼續試驗三無大廈、鄉郊及安老院等場景,針對個別問題對症下藥。
廚餘回收是垃圾徵費討論過程中的重點關注,亦是亟需處理的問題。本港每日於堆填區棄置廚餘約3,302公噸,但每日實際處理的廚餘只有約210公噸,廚餘垃圾作為都市固體廢物的最主要部分,其回收處理的好壞將成為垃圾徵費成敗的關鍵。在分階段試驗的過程中,政府要大幅增加廚餘機數量,除了繼續擴大在全港所有公共屋邨安裝廚餘機,亦要延長「私人屋苑智能廚餘回收桶試驗計劃」期限及縮短申請時間。不同屋邨的廚餘機數量亦應根據大廈幢數、人口數量而有所調整。對於因空間限制而未能安裝廚餘機的樓宇,當局要繼續新增廚餘回收流動點及公眾廚餘收集點。對於廚餘機經常爆滿及故障等投訴,政府亦要設法改善,以免影響市民回收意欲及環境衞生等。此外,我仍然建議當局,如有條件,請改良廚餘機做到即時處理。
正如當局所言,垃圾徵費是手段,推動減廢回收才是目的和初心。當局不如好好利用當前社會對此關注、討論的氛圍,研判檢視先行先試階段的數據收集與民意反饋,從而完善有關計劃,尋找最大共識再全面落實。過程中繼續做好宣傳教育,令市民即使在沒有法律約束力下,也自發做好回收減廢,為可持續發展出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