坦言集:不生不死-陳文鴻 研究所所長

2024年05月04日 00:04
東網電視
更多新聞短片
五一黃金周來港的內地旅客,不少是不在香港過夜,而是住在深圳,白天來遊玩,晚上回深圳;有些是連續多天的由深圳出遊香港。對香港來說,少了過夜客,酒店的需求減少。原因應該是香港酒店價格貴,一晚都是過千港元,在深圳則是每晚數百元,省下的錢足夠在香港消費。
深港交通遠比以前方便,需時亦相當於香港內部越區交通。在旅客的角度看,住在深圳便相當於住在香港郊區,每天便入城遊玩。在交通便捷與成本計算方面,香港深圳已近同城化,但酒店住宿與日常消費有大差距,精明的內地旅客便利用城際交通的同城化,來克服兩地消費水平的差異。部分內地旅客亦減少在香港的餐飲支出,改在茶餐廳、大牌檔進食,體驗香港平民生活,晚上返深圳仍可大吃一頓,所費遠低於香港。
由於內地消費模式轉變,暴發戶式的消費隨內地房地產泡沫穿破、財富效應消失,大大減少。以香港昂貴的酒店費用和生活費,海外旅客若能有多次往返內地簽證,也可能抄襲這樣的做法,節省開支。
這樣發展的好處是方便旅客,特別是收入不高的旅客,使更多人可來港體驗,了解香港,也使公務、商務來港多一種合理成本的選擇。不好之處是香港旅遊收益減少,旺丁不旺財,原來個人遊對振興香港經濟的作用減少,香港似不容易靠內地旅客來港,扭轉經濟的頹勢。
香港與內地的跨境基建發展,是朝進一步方便兩地來往方向,節省時間與成本。兩地同城化趨勢必然加快,上述情況今後會愈加明顯,於是北上消費與住在深圳出行香港的旅遊模式會成主流。這有助抑制香港高昂的成本,但同時製造出經濟發展乏力的危機。
應對之策,無非增加新的經濟動力,推動經濟增長,但談何容易。另外是把香港部分負擔轉移,例如退休人口北移,騰出空間供發展;引進外來人口,增添勞工和專業人才,既可減成本,也可增服務與產業擴展的機會。不過地價樓價不易順勢調整,還居高位,對百業發展、經濟轉型是極大妨礙。香港政府與社會現時甚缺創新思維,拚經濟沒有新意,效果不佳,怎樣突破困境仍無對策。看來,至少這兩、三年,香港仍會苦於經濟停滯不前,縱有中央支援,看來還會是不生不死之局。香港社會與中央政府着急,但可怎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