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论:财案如期过关 赤字无计修补

2024年05月09日 00:04
东网电视
更多新闻短片
在爱国者治港的新时代下,财政预算案的《2024年拨款条例草案》无惊无险获立法会三读通过,可谓毫无悬念。这份预算案乏善可陈,派糖缩水,亦未见开源新招,益发令人担心,在财赤连续两年突破一千亿元之际,港府何时才能收支平衡?香港是否要永续发债?高官拍胸脯保证,当局会用3年左右的时间恢复财政平衡,但愿真的如此。
高官强调,本港今年通胀率和失业率较低,又有国家支持,因此“不需要被悲观情绪过分影响我哋”,又指“撤辣”后楼市平稳,起到稳定作用;抢企业亦有成效,截至今年3月底,已引进约50间重点企业伙伴,投资超过400亿元,创造新增职位超过13,000个;抢人才同样有成绩,截至4月底,29万个申请中已批出18万个,约有12万人才来港。总之,形势一片大好。
当然,没有人会怀疑港府为振兴经济作出的努力,问题是,所做是否足够,是否有针对性。君不见,楼市“撤辣”效应正在急速降温,近期二手交投转趋淡静,新盘亦未能“一Q清袋”,甚至有大行估计,全年楼价再跌一成,十分悲观;而相对整个就业和营商市场,抢企业、抢人才的作用始终有限,远远不如传统的零售、餐饮、旅游产业聘用的人数和收益。
3月零售业总销货值312亿元,按年下跌7%,市场原本预期上升0.9%,结果事与愿违,同时终止连续15个月的升势。首季合计,零售业总销货值下跌1.3%,表现为两年来最差。此外,首季的食肆总收益以数量计的临时估计,亦较上年同季下跌0.7%。更不必说,内地旅客爆买不再,旺丁不旺财。港府一味指望内地旅客打救经济,认为经济转型必有行业更替,着市民不应夸大这些变化。惟事实却是传统产业不足恃,新产业又在云深不知处,市民只感到迷惘,不知何去何从。
港府否认未来要依赖发债度日,强调发债所得绝不会用作经常开支,而是用作投资项目、基建工程、推动北部都会区发展等,又指香港的借贷比率,相对全球发达经济体,处于较低和安全的水平。但不论说得如何动听,港府开源无计也是实情。高官亦不讳言,要在数年内达致收支平衡,重点是节流,政府正落实一套财政整合政策,包括在本年度至2026/27年度,每年削减1%经常开支,在中期预测的5年中,大约可削减468亿元。相对于千亿元财赤,5年削减400多亿元,堪称九牛一毛,何况港府还要磨刀霍霍向市民,各项政府服务的收费都想增加,基层百上加斤。遑论港府还要大慷纳税人之慨,继续供养假难民,今个年度预计又要花费10馀亿元,犹如财政黑洞。
诚然,香港有背靠祖国和联通世界的优势,但这些优势已大不如前。原因不是中央减少惠港措施,而是内地以至其他周边城市不断进步,香港“慢进也是退”。仅深圳,每逢周末和长假期,例必吸去大量港人北上消费。港府开源无计,节流又不见得大刀阔斧,3年后是否就能走出财赤困局,委实令人疑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