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詞有理:中美拼耐力-陳競立 評論員

2024年05月09日 00:04
東網電視
更多新聞短片
有美國金融專家曾經宣稱,美國暴力加息的主要目的就是打擊中國。這未必是危言聳聽,中國房地產泡沫穿破,主要就是美國暴力加息導致。通過打擊美元債務偏高的中資企業,壓低中國資產價格,造成人民幣貶值,從而引發走資潮,老美確實達到了部分目的。但他們算錯了一點,中國經濟並沒有如他們預期般崩潰,反而經過去槓桿和消泡沫後,正重新展現活力,資產估值也開始走出低谷。
老美見此計不成,又生一計,早前不斷出口術威脅繼續加息,企圖引發新的金融危機,以便渾水摸魚,收割中國乃至全球。結果呢?在最近這輪亞洲貨幣貶值潮中,人民幣不動如山,日圓卻跌了個四腳朝天,美國收割中國不成,遭殃的反而是日本。小日本一心一意做美國的忠犬,還是逃不過被收割的命運。為了挽救瀕臨崩潰的日圓,日本央行最近花費了500多億美元干預匯市,日圓總算暫時喘定。但問題是,日本外匯儲備絕大部分用來購買美債,剩餘外匯並不多,萬一日圓再跌,還能拿甚麼來干預?敢拋售美債嗎?
其實,美國自己也好不到哪裏去,利用美元「潮汐」收割全世界,一向無往而不利,現在顯然不靈了。相反,聯儲局為了維護美元強勢而遲遲不願減息,對美國自身的傷害愈來愈明顯。
正如有人指出,強美元對亞洲特別是中國的衝擊不過是暫時的,對美國造成的風險才是長久的。道理很簡單,美國製造業早已空心化,雖然加息之下貨幣供應減少,但產品供給並不順暢,抑制通脹自然是事倍功半。尤其拜登政府不斷破壞全球產業鏈和供應鏈,嚴重阻礙國際貿易往來,因此衍生各種問題。貨不暢其流,通脹怎麼可能降下來?
如果說美國正面臨滯脹危機,一點也不誇張。更大的風險是,美國銀行業在高利率之下的經營環境愈來愈艱難,隨時有爆雷之虞。由於長短債收益倒掛,短債利率超過長債利率,而銀行普遍持有長債,收益不足以支付客戶存款,導致做一單虧一單。繼去年多家地區銀行爆雷後,最近又有一家銀行倒閉,可見美國銀行業危機並未解除,倒閉潮恐怕陸續有來。
這些年老美一方面唱衰中國經濟,一方面自吹自擂,不過是阿Q精神罷了。中美博弈是一場持久戰,既要拼實力,更要拼耐力,誰能笑到最後,誰才是贏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