坦言集:中俄并进-陈文鸿 研究院院长

2024年05月19日 00:05
东网电视
更多新闻短片
自从苏联瓦解,欧洲便享受俄罗斯低价能源供应的好处。可是,美国要阻止欧俄的进一步合作与发展,便有乌克兰战争,用政治理由,迫使欧盟停止从俄罗斯进口能源,改从美国以高价进口替代,以此同时打击欧俄,替美国扩大的油气生产保证市场需求。
这样的做法,却伤害不了俄罗斯,因为它还有中国这个庞大市场可替代欧盟。结果是俄罗斯的油气,保证中国稳定而又相对低成本的能源供应。中国并没有如德国等全面依赖俄罗斯供应,坚持多元化供应来源,维护国家的能源安全。但有了俄罗斯的基本供应,中国可以更灵活地与其他供应国家讨价还价,争取更佳的进口价格。有了俄罗斯的长期供应保证,中国的进一步工业发展,便不会受能源价格变动的冲击。德国与俄罗斯合建的北溪2号天然气管道,本来便是作这样的考虑,美国阻止之后,德国的企图反而在中国完成,这应是美国始料不及。
欧俄合作不成反助成中俄合作,同样的是以俄国油气与中国制造业结合。欧洲发展后还是美国盟友,美国有众多军事基地与驻军在欧洲,保证美国的政经控制。中国借助俄罗斯的油气发展,却壮大对美国经济、政治与军事的挑战。美国是弄巧反拙,得不偿失。
中俄合作已不是欧俄合作的模式,而是在能源供求之外,产业与科技的全面协作。俄罗斯承袭苏联的科学技术基础,本身的科研能力,并不比美国为弱。在美国的共同军事压迫、经济制裁下,中俄两国的合作更朝深度的分工协作,相互竞争配合发展。中国是举国体制,俄罗斯的政府介入亦大,且还保持庞大的国防科研和工业体系。相对于美欧的去工业化,仅馀美国低效率的国防工业,和德国仍正衰退的制造业,纵使金融表现亮丽,市场表面繁华,论竞争力,比不上中俄的协力。此外,中俄正扩展国际合作范围,不再如冷战那样自设樊笼。而欧美的合作并不巩固,美国还是要欺压欧盟,单只油气由俄转美供应一事,欧盟损失巨大必不甘心,若乌克兰战争不胜,欧美必生分歧。这样的美欧合作,怎样可与中俄竞争呢?
普京访华,正是推动中俄全面协作。俄罗斯今年首季度经济增长超过5%,胜过美国已是佳兆,2024年应是中俄并进的一年。美国的辛苦计算和打造,只成就中俄的转型,国际大势也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