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視線:歐洲政治發展 民粹纏鬥精英

2024年05月25日 00:03
東網電視
更多新聞短片
現今美國和歐洲政治舞台的不同,可看成是在美國兩黨政治之下,民主和共和兩黨的精英,都在利用廣大民眾的民粹意識。民主黨的拜登,利用過往被中產及知識分子認同的所謂民主自由價值觀,再加上民間非政府壓力團體及傳統精英化的工會,並籠絡有色人種支持。它們要對付的,是以共和黨特朗普為首的上層社會,及其所拉攏的、在去工業及金融化社會中被排擠的失業貧窮中下層白人。
歐洲方面則有所不同,因為歐洲政治體制基本上是多黨制,不像美國政治早被民主及共和兩黨壟斷,以及自身精英化,變成遠離中下階層的根本利益。民眾要推翻美國兩黨政治壟斷,難如登天。
而歐洲過去的政治,通常是左、右兩翼中間派的競爭,就如德國在二次大戰後,是中間偏左的社會民主黨與中間偏右的基督教聯盟黨(基民盟及基社盟)競爭,法國是社會黨與共和黨及其前身政黨(又稱戴高樂派)之間的競爭及輪流執政,期間更出現過德國社民黨及基盟的大聯盟,以及法國社會黨與共和黨各自掌握總統及議會的「同居式政府」;其他的極左及極右黨派都不成氣候,也往往分別被標籤為共產及法西斯黨派。歐洲其他小國的政壇,也基本上出現這個現象;另一個現象是過去歐洲右翼親美,左翼則較反美。
然而,自2017年法國馬克龍成立新中間派聯合政府,以及2021年德國出現「交通燈」聯合政府,連同歐盟其他國家如意大利、荷蘭、波蘭的中間黨派,都被美國及歐盟籠絡,捲入俄烏戰爭,更步步趨向失敗。極左派及極右派由於仍着重國家自身利益而拒絕援烏,抗拒烏克蘭及其他國家的移民入境,更因能源價格飆升、通脹嚴重、經濟衰退、失業率高企,故反對制裁俄羅斯,使它們得到愈來愈多選民支持,成為急劇冒升的政黨,更是代表庶民利益的民粹主義黨派。
儘管歐盟內執政的傳統中間黨派,大力宣揚這些極左及極右政黨是親蘇俄、法西斯、反民主自由的政黨,甚至要設法禁制,但這反而使不少民眾更加意識到主流黨派不僅控制新聞輿論,更是違背廣大市民及國家利益的政治精英。這股新民粹反戰以及要求復甦經濟的政治勢力,會是歐洲政治轉化改革的重大力量。
柏林自由大學哲學博士 史文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