撥亂反正:提前大選 難創奇迹-黃傑士 政情觀察員

2024年05月25日 00:04
東網電視
更多新聞短片
英國首相辛偉誠日前終於宣布,新一屆英國大選、即下議院換屆選舉,將於今年7月4日舉行。外界以「提前」大選來形容有關決定,但其實有關說法並不完全準確。
英國下議院任期最長5年(不計戰時特殊情況),但執政黨有權在有利自己的任何較短時間(但也須距離上次大選最少一年),建議英王提早解散國會重選。因此如果執政黨表現良好,民望不俗,往往會在上台後兩至3年,或頂多4年左右便舉行大選,以提高自己的連任機會。
例如在保守黨戴卓爾夫人及工黨貝理雅的強勢執政時代,兩人先後兩度連任的大選,都是在相隔前一次選舉不足4年時宣布。之後的保守黨文翠珊及約翰遜政府,更分別在改選未夠兩年及兩年多之後就宣布再選,這才是真正的「提前」。
不過,當執政黨民望衰落,希望藉時間換取表現,但奇迹又遲遲未出現時,便會拖到5年任期屆滿前一刻才被迫改選,這正是當年的保守黨馬卓安政府及後貝理雅工黨政府落台時的情況。因此各界本來都預計民望貼地的辛偉誠,亦會拖到今年底的最後限期(上次大選為2019年12月)。7月4日比這個日子早了5個多月,勉強也可說是「提前」。
辛偉誠選擇在這個時間大選,主因是剛公布的通脹率為近3年新低,加上將非法移民遣送盧旺達的計劃將於月內實施,估計或多或少可提升保守黨民望,而往後可能已沒有更好的時機。但現時保守黨與在野工黨的支持度相差接近一倍,辛偉誠大肆渲染的中國、俄羅斯和伊朗威脅論,民眾大都聽厭了,他們當前最關注的是經濟、通脹與醫療等問題。況且英國近代出現過的大選爆冷賽果,大多是對保守黨不利,不論提前與否都應該無法創造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