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下風雲:G7拒聽美國支笛-程萬里 傳媒人

2024年05月26日 00:04
東網電視
更多新聞短片
美國壓不住中國崛起,惟有不斷羅織罪名,最近用上的名堂就是「產能過剩」,冀煽動國際社會,將槍口一致對準中國。剛結束的G7財長會議,美國財長耶倫再次呼籲G7就中國工業產能過剩,導致宏觀經濟失衡,建立「明確而統一的戰線」,並催促受中國產能過剩問題影響的國家作出反應。
不過,美國的號角似乎吹不響,G7顯然有各自盤算。法國總統馬克龍接待完國家主席習近平不久,兩國關係持續友好,其財長勒邁爾對耶倫的呼籲也是模棱兩可,指中國是歐洲的經濟夥伴,應避免與華爆發貿易戰;但面對中國的不公平貿易,G7需要保護本身工業利益。既不想開罪中國,又不至於直接打臉耶倫,總之講完等於無講。德國更不必說,其車企早就跟中國車企有大量合資計劃,況且中國是德國最重要的市場,根本不可能跟着美國對華徵收重稅。德國財長林德納便明言貿易戰只有輸家,沒有贏家。
剩下來最積極響應美國對付中國的是歐盟,惟單是法德這兩大領頭羊不願聽從指揮,美國和歐盟想建立「明確而統一的戰線」便難以實現,效果亦勢必大打折扣。
其實,當年拜登競選總統,曾公開反對特朗普對中國實施貿易戰,批評此舉不可能擊倒中國,反而只會傷及美國自身經濟。耶倫也是知名經濟學家,曾揚言上台後會改變特朗普的錯誤做法,惟現在卻是相反,拜登政府不僅延續特朗普路線,甚至過猶不及,連產能過剩這麼牽強的理由也用上。
美國最新通脹率按年上升3.4%,雖然符合市場預期,但通脹升勢不止卻是實情。要是美國繼續對中國貨苛徵賦稅,成本只會繼續轉嫁予美國消費者,通脹一旦急速升溫,拜登連任之路只怕會更難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