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論:垃圾徵費波折多 民意逆轉難推行

2024年05月27日 00:04
東網電視
更多新聞短片
垃圾徵費由今年4月1日押後至8月1日全面實施,然而,日前完結的「先行先試」計劃劣評如潮,社會各界均對能否如期推行存疑;有政黨早前公布在多區進行的問卷調查,結果指60%受訪市民反對徵費模式。現時各界反應都是對計劃未有充分認知、回收配套及支援不足等,若然政府急就章實施,不但爭議性極大,甚至會有反效果。
種種迹象都顯示,8月1日落實執行垃圾徵費,由舉棋不定到如今更變得相當渺茫!政府今日將公布垃圾徵費的路向。有消息指政府將不會如期於8月1日推行計劃,亦不會定下具體實施日期。不定下具體實施日期,倒是英明決定,皆因一改再改,若然都無法依期實施,政策臨門一腳又煞停,有損政府威信,確實「好瘀」!反正這個垃圾徵費從2005年提出至今,醞釀近20年,要真正實施,再拖多十年八載,亦不為過也。
政府不硬推,大可以說是虛心聽取民意,改變政策亦非「跪低」,何況聽取意見表示政府有胸襟,認真考慮對垃圾徵費的看法,涉及700多萬市民的生活習慣,豈能不顧現實,一意孤行逆民意硬推,那不是等同撞山?消息又指,當局將向公屋住戶免費派發指定垃圾袋半年,讓市民適應使用指定袋,並會有條件向私樓住戶派指定袋。若然擱置又沒有再定下具體實施日期,再向公屋住戶派指定袋,其實是多此一舉,調查指有納入「先行先試」計劃的「三無」大廈住戶稱,觀察到許多租戶基本上不使用指定垃圾袋,且因缺乏回收配套設施,難做到減廢;亦有長者住戶稱指定袋質素差,需套兩個袋,這豈不是反造成浪費?向公屋住戶及有條件向私樓住戶派指定袋,恐怕更加重當局工作量,且造成擾民!
議員之間亦有不同聲音,有議員指政府可以保留垃圾徵費的主體法例,廢除實施日期的附屬法例,待經濟好轉、社區配套設施等到位,才考慮推行;亦有議員認為,應如期推行垃圾徵費,但可以全港免費派袋一年,規定市民要使用。事實上,若然擱置就無謂再添煩添亂,「規定市民要使用」只會是一廂情願,因為無從監管。
垃圾徵費原意是喚醒市民環保意識,從源頭減廢,政策原本十分正面,對社會的未來發展亦是好事;不過現時各界反應都是對計劃未有充分認知、回收配套及支援不足等,急就章的推行計劃只會有反效果,以及惹來不絕的反對聲音。
垃圾徵費政策波折多多,凸顯政策未完善,民意才會大逆轉。政府理應痛定思痛,查找不足,並針對遺漏,積極找出解決方法。有環保團體曾做公民實驗,發現一半家居垃圾屬於隨產品附帶的外賣餐具及無謂包裝,其餘主要為廚餘。所謂「無謂包袋」亦即過度包裝,一件物件或食品,為求達到「靚」的吸睛效果,廠家不惜包完一層又一層,其處理廢物的責任轉嫁予市民,造成「企業生產,市民埋單」的不公平現象。政府有必要正視此現象,訂定清晰減廢目標。萬事起頭難,政府推行「綠在區區」不能說全無成績,只是還要加把勁,尤其在處理廚餘方面要到位。配套做得好,方便到市民,民意自會樂意從源頭減廢,為環保出一分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