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论:人口政策乏远见 幼园面临杀校潮

2024年06月11日 00:04
东网电视
更多新闻短片
香港人口面临高龄化和少子化的挑战,联合国表示,人口老化是我们这个时代的全球趋势。本港人口持续高龄化,近年更开始加快,2023年65岁或以上长者占21%(约157万人),预计到2050年,香港会成为全球人口老化程度最高的城市。至于出生率,香港每名妇女平均生育子女的数目为0.8。香港面对人口老化,年轻夫妇又不肯生育,难怪有议员批评政府手握财政及人力资源,却欠远见,没有全面规划和蓝图,只知头痛医头,脚痛医脚,难以确保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有议员昨日于社交平台贴文,指有40多年历史的大围路德会爱心幼稚园因经营困难,将于今年8月结束营运,全校10名教职员和至少18名学童将受影响,面对适龄学生人数的结构性下降,令人质疑是否只能被动应对,任由杀校潮“杀到”?议员又指出,2022学年全港幼儿班学生人数已跌破5万人,若以出生数目推算,2024至25学年学生人数可能跌至约3.5万人。2022年幼儿园学额超过6万个,而学生人数仅约4.6万。学额供过于求,2020至2023学年累计有60间幼稚园停办。应对少子化,政府有甚么政策鼓励港人多生育呢?现时政府只是通过发放二万元给新生婴儿家庭来鼓励生育。
事实上,如今百物腾贵,二万元鼓励生育无疑缺乏“诱因”,不是说养大个细路要600万元吗?数字或许夸张,不过,怎说都好,要子女快乐成长不输在起跑线,所费肯定不菲。有组织曾进行调查,亦指受访者对向新生婴儿家庭发放二万元奖励,此项最多人谈及的政策评分最低。分析指疫后经济受挫,香港楼价维持高企,日常消费亦属全球三甲之列,特别是年轻夫妇,两人都需要工作以赚取可应付家庭开支的收入,在经济压力和照顾压力的双重影响下,普遍年轻家庭或女性不愿生育下一代,实在是可以理解。
决定生育的因素众多,例如双职家庭在照顾孩子方面的困难,需要更多家庭友善政策支持。议员以芬兰为例,当地采取一站式的系统,为一岁起的所有稚童提供免费的早期教育和照护服务,这种被称为“educare”的模式强调儿童全面成长和发展。同时,当地尽量满足不同家庭的需求,提供灵活的排课选择,如半日制和全日制选项,让家长能根据自身情况选择最合适的安排。
参考芬兰的幼儿教育制度,议员认为香港可以从幼儿照顾服务这一领域入手;为满足双职家庭的需求,政府应提供更灵活的服务时间,如提供包括午休及课后托管在内的全方位服务。然而,香港的社会福利署连社区保母都监管不足,今年1月初,有夫妇两人都要上班,遇上工人放假,于是母亲申请仁爱堂的“邻里支援幼儿照顾计划”,找社区保母帮忙照顾,岂料怀疑有人虐待儿童,声称替女婴冲凉后对方身体抽搐,送院后情况一度危殆。香港连一个社区保母的支援计划都监管无能,还拿甚么同芬兰的完善幼儿教育制度相比?二万元鼓励生育显然毫无作用,政府应拿出更有效的长远政策,否则香港未来一街老人,想找个小朋友唱首《世上只有妈妈好》都难,想深一层都心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