撥亂反正:反客為主 卸責推波-黃傑士 政情觀察員

2024年06月16日 00:04
東網電視
更多新聞短片
立法會日前舉行行政長官互動交流答問會,事後有評論形容會議火花不多,已屬相當客氣的說法,有觀看電視直播的市民大多被悶呆,相信不會有很多人有耐性看到完場。
最初的立法會答問大會,特首與議員舌劍唇槍,議題熾熱尖銳,氣氛劍拔弩張,成為傳媒與市民的關注焦點。隨着社會愈趨政治化及民粹化,會議逐漸變質,提問的議員只求自我表演博出位,充斥粗口、謾罵和人身攻擊,回應的特首則但求燒時間而答非所問。到了佔中、黑暴時期,更出現掟蕉、掟杯、放氣球、潑臭水等議會暴力,教壞細路兼浪費公帑,實有撥亂反正的必要。
在完善了選舉制度、落實了愛國者治港後,新一屆政府將傳統的答問大會變成了名不副實的互動交流答問會。首先答問主題一早已由特首定好,例如日前的答問會,主題就是近來大家已經講到厭、講到爛的「新質生產力」和「無處不旅遊」。名義上議員可提出其他問題,但實際上卻無人夠膽「離題」,問的答的全都已夾好、定好,又何來互動與交流?
更糟糕的是,有別於過往你問我答的玩法,新時代的答問會,特首隨時會反問議員對其提出的問題有何真知灼見。原意是加強雙方的互動交流,攜手為香港獻策出謀,但實際上就令議員更不敢就一些尖銳的施政難題或社會矛盾質問政府。大家都遇難避事,敷衍了事,自然難以擦出火花和吸引市民關注。
根據《基本法》及行政主導原則,特區的政策是由政府、特首及其管治班子制訂的,立法會只是負責監察和配合,主客分明。再者,特首的月薪(約42萬元)是立法會議員(約10.7萬元)的4倍,這種反客為主的「反問會」,是否有推波卸責之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