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論:劃一加薪須檢討 積弊成習難善治

2024年06月18日 00:04
東網電視
更多新聞短片
面對逾千億元財政赤字,行政長官會同行政會議早前拍板,今年高中低層公務員劃一加薪3%,生效日期並追溯至2024年4月1日;意味公務員連續3年逆市加薪,根據政府數據顯示,包括公務員、廉政公署人員、資助機構和輔助部隊在內,3年來加薪涉及款額逾270億元。公務員事務局局長楊何蓓茵認為劃一加薪幅度切合今年狀況。
立法會公務員及資助機構員工事務委員會昨日討論有關決定。事實上,每年對於薪酬多寡、加幅是否合適,勞資雙方各執一詞乃司空見慣。政府就話根據公務員加薪機制,行政會議考慮6大因素作出決定,包括薪酬趨勢調查結果、香港經濟情況、生活費用變動、政府財政狀況、職方要求及公務員士氣。
議員對今次無論任何級別均劃一加薪3%,又有何意見呢?有議員認為整個加薪架構對表現好和表現平庸的公務員並沒有分別,認為政府需要思考如何分別不同表現的公務員有不同加薪,以免出現「老奉」加薪的情況,以及能夠激勵績效。事實上,若然公務員「做又三十六,唔做又三十六」,又或者一味抱着「少做少錯,不做不錯」的心態,這樣的公僕即使循規蹈矩,依然是個無過失的「庸才」,卻又可以薪照加職級照跳!對比表現出色的公務員,若然又是同樣劃一加薪,確實不公平!久而久之,說不定亦會「甘於平庸」。反正「躺平」又無事,為何要動起來、勤力奮發?
高官回應稱,相關制度以前曾作檢討,但較為複雜,而目前希望可以處理表現不好的公務員;如簡化處理機制、要求部門評核貼近現實。高官又指同意工作表現不佳的公務員不應該獲得同樣的增薪點,但指機制仍在下工夫,以劃分表現不好的公務員。
有議員指每次情況考慮很多因素,是否可以用更科學和方程式計算薪酬加幅,避免公務員和社會每次「估估吓」,而是用更科學和客觀的態度處理。誠然,社會的進步和持續發展,端賴各行各業不同持份者的參與和努力,對表現出色的人士予以表揚,對工作不負眾望、能急市民所急的公務員加薪,即使逆市加薪,相信市民亦會覺得「加有所值」。然而,對於那些不稱職的高層公務員,於決策上經常甩轆,甚且發放資訊都一塌糊塗,已經如此高薪厚酬又劃一加人工,試問如何服人?
高官指6大因素於不同年份有不同考慮,部分年份如近年政府面臨財赤,政府財政承擔能力到甚麼地步很重要,如有年份需要提升公務員士氣,可能此部分較重要,因此現時沒有方程式給予特定比重,也能讓行會因應當時情況作出更合適決定,而有部分因素如公務員士氣也較難量化。所謂較難「量化」,其實是遁詞;正如有論者指出,無差別性的調薪制度,更可能產生「劣幣驅逐良幣」的效果,令一些能力優秀、可於私人市場取得更好待遇的優質公務員,考慮離開政府。至於留低而不思改善、進取的公務員,積弊成習慣,只會變成尸位素餐的冗員,拖累政府的整個公務員架構,試問怎可能達致良政善治?劃一加薪有必要檢討,有賞有罰才是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