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网电视
更多新闻短片
港府连续两年财赤突破千亿,对外开源无计,惟有对内打主意。继表明多项政府服务收费将会加价后,就连大学学费都拟大幅增加。高官声称,大学学费自回归以来都未有加价,20多年间通胀接近四成,令学费的收回成本比率,与政府厘定的18%目标有愈来愈大距离,正研究在2025至2028年度上调学费,每年加幅最少5%,不可谓不惊人。
教育局局长蔡若莲昨日约见部分立法会议员讲解大学学费情况,有意于2025/26学年起,逐步上调本港资助大学学费,初步连续加费3年,每年加幅最多约9%,最少也会增加5%。目前8大资助院校每年划一学费42,100元,修毕4年共要168,400元。以现时成本计算,每名学生每年要支付6万元学费,才能达到政府定出的收回成本比率。意味读毕4年大学,学费合共24万元,较现时暴增71,600元,绝对不是小数目。
每当说到增加收费,政府总是理由多多,最常见就是成本高、补贴过巨,令政府财政负担加剧。急症室加价固然以此为借口,现在连大学学费增加也是以此为理由。事实上,今年的《财政预算案》,高官已放出风声将会调整大学学费,现在更明言加学费是“遵守财政纪律”的做法,反映势在必行。
诚然,大学学费在20多年来都没有增加,加费看似合情合理。惟大学学费本来已经不菲,即使加费不会“一步到位”而是分3年逐年增加,对基层学生来说,一样是难以承受的重。本港的通胀率只是2%左右,一年增加5至9%学费是否飞擒大咬,大众自有公论。尤其公务员在逆市下不但不用减薪或冻薪,反而获得划一加薪3%,港府不向“自己友”节流,却向未来社会栋梁开刀,怎能不引发争议?正如立法会议员指出,调高大学学费必须考虑家长与学生的承受能力,每年加幅应该温和,同时应考虑延长学生贷款的还款期,否则毕业生薪酬未能追上,或造成“学贷变学债”。以往也有个别学生因无法偿还贷款,最终被颁令破产。
尽管近年大学学位不断贬值,但作为栽培本地人才、提高本港竞争力的大学教育,是否必须一味向钱看,委实令人疑问。不能否认,学生贷款存在滥用情况,部分大学生借贷款来吃喝玩乐,但这仅是小数,大多数借钱交学费的学生,家境都是难以负担学费。港府还急欲大幅加费,“学贷变学债”的情况肯定进一步恶化,当局所谓借着大学教育增加年轻人向上流的机会,恐怕沦为空谈。
最近一项调查显示,香港连续14年成为全球最难负担楼价的城市,港人要不吃不喝16.7年才能置业。中央不断强调要解决港人住屋问题,港府也信誓旦旦要协助年轻人置业,但当大学学费贷款也要长时间摊还,要有馀裕置业规划人生,肯定难上加难。说到底,港府要大学生共度时艰,无人能够反对,但要让人心服口服,高官不如带头下调人工以身作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