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鑑春秋:戰略模糊與戰略忽悠-謝寒冰 台灣資深評論員

2024年06月20日 00:05
東網電視
更多新聞短片
6艘菲律賓軍方船隻想要突破中國大陸重圍,運補刻意坐灘擱淺的「馬德雷山號」,遭中國海警強勢攔截並登艦搜查,結果繳獲了8支高性能槍枝。菲律賓媒體則報道,有8名菲律賓海軍特種部隊人員受傷,其中一人還失去了一根手指。
菲方低調承認了任務失敗,白宮則高調對此譴責中國,有「印太沙皇」之稱的美國副國務卿坎貝爾還向菲方保證,美方將基於《美菲共同防禦條約》提供菲方必要協助。看來美方似乎開始轉變過去在南海的「戰略模糊」,給予盟國更堅定的承諾,擺出不惜正面與中國對決的態勢。但美國真的已下定決心,要跟中國打上一仗了嗎?
若真的根據《美菲共同防禦條約》,條約中的第四條明訂若菲律賓武裝部隊、公務船隻或飛機,包括其海岸警衞隊船隻或飛機,一旦在南海的任何地方遭到他國武裝攻擊,美國有義務出兵提供援助。那麼這次菲律賓特種部隊人員受傷,顯然已符合這個條件,美國就算不是立即出兵干預,至少也應大舉陳兵南海,為菲律賓壯聲勢吧?然而實際上衝突發生時,美國卻正從南海調離兵力,這不是為了避免和中國直接槓上,又是為了甚麼呢?
所以,美國戰略確實轉變了,從「戰略模糊」轉為「戰略忽悠」,同時在台海與南海,給出隨時要幫台灣與菲律賓做後盾的保證,要賴清德與小馬可斯往前衝,自己卻負責出動嘴炮,讓台灣與菲律賓碰得鼻青臉腫,由美國攫取國際戰略制高點,聯繫更多國際力量抗衡北京。
因此美國的下一步決不是出兵對抗,而是繼續用媒體營造中國在南海行動缺乏正當性、恃強凌弱壓迫南海諸國的假象,用「戰略忽悠」的方式繼續吸引傻子為其賣命,以達成圍堵中國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