坦言集:大戰可避嗎-陳文鴻 研究院院長

2024年06月24日 00:05
東網電視
更多新聞短片
要避免以色列、巴勒斯坦和黎巴嫩的衝突引發中東大戰,關鍵是美國有否能力和意志遏止內塔尼亞胡極右政權的好戰和決一死戰的企圖。除非美國直接參戰,以色列是打不過哈馬斯、真主黨、也門叛軍青年運動(胡塞武裝)等聯手的不對稱戰爭。
以色列會敗在人心。近1,000萬的以色列人口,其中700萬猶太人就算加上全球1,500萬猶太人,即使他們都是猶太復國主義者,也比不上數億人口的周邊地區的阿拉伯人、伊斯蘭教信徒的反猶太民心。或許因人口比不上,所以以色列極右政權的戰略是要屠殺加薩的巴勒斯坦人。從轟炸、炮擊、槍殺到絕水絕糧絕藥,不惜殺掉婦孺,把200多萬的加薩人民屠殺,且要使他們絕子絕孫。這是不能否認的種族滅絕政策。相對德國納粹主義,那是消滅少數族裔的方法,以色列卻不會止於屠殺加薩人民,在西岸佔領區也正逐步推行同樣的種族滅絕政策。若成功的話,周邊阿拉伯國家也難逃它的侵佔。
猶太復國主義所復國的,不是2,000多年前的以色列國或分立的以色列國與猶太國,而是要強霸中東,所謂肥沃的半月形地區(Fertile Cresent),也即是中東最肥沃富饒的土地,作為他們耶和華神承諾迦南之地的腹地。猶太復國主義正蛻變為猶太帝國主義,且是落後專橫的政教合一。也與美國、歐洲的所謂民主政府(實質金權政權)通過海外猶太人的把持操縱結合起來,把二次大戰前後猶太金融資本的後台操縱,轉變為今天的前台指揮。這或許便是加薩之戰的最大啟示。
猶太人中的復國主義之民心是否堅定不變?不是把周邊的阿拉伯人滅絕掃蕩,建立猶太人主宰的新中東,便是以色列再度滅國逃亡?
中東現時形勢微妙,也處於大變的轉捩點。以軍大攻真主黨,大戰便開始。或許以色列要在慘敗後才收手,極右派被迫下台,換上和平內閣。也或許在大戰前,美國與以色列內部的反對派足可聯手把內塔尼亞胡趕下台,開始和談,也開展巴勒斯坦建國的步伐。二者都有可能,但若沒有任何確實可靠的政治機制,將之落實,還是依各方角力,角力會產生眾多意外之因素。戰爭是必然的,戰爭最終會結束也是必然的,但期間變化轉折難料。而過程中人民的傷亡,文明的毀壞也是必然的。帝國主義、種族主義的可怕之處就在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