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論:搶人才重質非量 真發展勿淪空談

2024年06月25日 00:08
東網電視
更多新聞短片
「搶人手、留人才」是近年政府不遺餘力的工作。高官接受訪問時指出,「搶」的意思是要主動、積極地去做,又認為新增的人才有助香港經濟發展。高官認為,如果能夠在3年內吸引超過10萬名人才來港,加上本地大學每年約5萬名畢業生,未來3年會增加25萬名人才,相信對香港經濟發展有很大幫助。
政府在2022年底起推出多項人才入境措施,截至2024年5月底,各項輸入人才計劃共收到逾30萬宗申請,其中近19萬宗獲批。高官認為,過去一年,本港成功吸引超過30萬人才申請來港,包括其配偶及子女,當局粗略估計有超過70萬人來香港,形容他們全部都是「人才」,反映他們「用腳」對香港投下信心一票,認為「搶人才」計劃絕對成功。然而,有關計劃是否如高官所指如此無懈可擊?人才真是俯拾即是?
立法會人力事務委員會昨日討論有關事宜,有議員質疑已經引入的人才主要來自內地,其他國家的人才比較少,以高端人才通行證為例,由去年至今年2月按申請人所屬地區劃分,有43,992個來自內地,美國有524個,議員直言兩者幾乎相差83倍,詢問有否評估人才計劃對外國人才的吸引力,以及會否考慮進一步擴大覆蓋範圍,以吸引不同背景的海外優秀人才來港?
勞福局局長孫玉菡回應表示,由2022年年底開始推行一系列搶人才計劃到今年5月31日,非內地人有超過4.5萬人透過這個計劃來港,即約有四分之一來港的人才持外國護照,他又指出高才通確實是內地人較多,但是否有海外經驗並非只看所持護照,他指C類申請者有百分之七十以上畢業於歐美澳加等國的大學。
然而,政府口口聲聲「搶到好多人才」,這些「人才」果真對香港經濟有「很大貢獻」?有議員指網上出現續簽攻略,讓人才找不到工作便去保險公司做經紀、開空殼公司,又詢問是否有人才兩年內沒有工作,純粹利用便利進出香港?又有議員指在小紅書看到很多中介教人如何申請人才計劃,當中看到很多有「相當高嘅欺騙成分」,詢問人才辦如何處理這些情況?
議員指公屋最近有打擊濫用的行動,詢問人才計劃是否也要「打濫」?高官強調不同意把人才計劃和公屋一同討論,又指保險也需要人才,但指如高才通簽證人從事保險工作,續簽時審批會加倍小心,呼籲人才不要相信網上攻略,入境處審核會非常嚴格,強調人才要真正來港,並為經濟帶來實質貢獻。此外,當局指入境處審批高才通時,學歷是很重要的準則,因此對學歷證明的要求十分嚴格,現在會要求交上大學畢業證書,以及需要專業學術評估機構出示證書,做到雙重把關。
搶人才是否絕對成功,端賴政府是否重質不重量,否則,正如有議員話齋,政府將人才計劃的申請人數多視為「政績」,擔憂過量人才會否讓本地年輕人失去上流空間,強調失業率低證明有工開,但並不代表年輕人有發展潛力。搶人才切勿本末倒置,要以質為本,否則濫竽充數,雞鳴狗盜之徒反而扼殺本地真正人才,豈不弄巧反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