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七公:應對脫鈎斷鏈 轉型再創商機-謝偉銓 立法會議員

2024年06月28日 00:04
東網電視
更多新聞短片
立法會昨日討論「建立健全產業鏈、供應鏈及相關服務,構建香港成為跨國供應鏈管理中心」的議案。香港由開埠初期的轉口港,之後發展製造業,其後國家推行改革開放,大量港商到內地投資設廠,推動香港轉型成為國際貿易、航運及金融中心,不少公司早已在內地和海外建立完善的產業鏈及供應鏈,相關的專業服務亦相當全面和高效。那為何還要討論有關問題呢?主因是近年國際和內地的貿易及產業環境,出現了一些頗為根本性的變化。
國際方面,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為了自身的政治和商業利益,近年以國家安全及「產能過剩」等藉口,對中國實施種種貿易制裁,尤其對涉及創新科技的領域,令原有的跨國產業鏈和供應鏈出現「脫鈎斷鏈」危機,威脅到香港長期作為內地與西方之間的「超級聯繫人」角色。
曾有香港企業和商家,以為歐美打壓只是一時的政治風浪,很快便會過去,或以為有關措施只是針對內地,對香港影響有限。但事實證明,歐美對中國的政經打壓乃長期性,且不斷變本加厲。香港作為中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不可能完全不受影響。
內地方面,隨着經濟持續發展,企業做大做強,不單止不少內地產品的質量已跟國際標準接軌,許多內地企業在海外營銷、推廣以至集資、投資等方面,亦已做到直接與國際接軌。
另一個重大變化,是創新科技的研發、應用和相關產業的高速發展,電商貿易及網購大行其道,大數據與人工智能進步神速,香港的創科發展及數字經濟起步較慢,企業需要重新適應,急起直追。再加上內地民眾的收入及消費水平提升,生產成本及環保等法規要求提高,國家加強推動「內循環經濟」等,均令不少香港業界過往用開、做開的跨國產業鏈及供應鏈產生巨變。
面對以上似乎不可抗逆的變化,香港的企業及專業服務業是否就前景暗淡呢?筆者並不認同。首先,內地經濟的持續發展,由創新科技與數字經濟形成的「新質生產力」,本身便可為香港的各行各業帶來龐大發展機遇。此外,雖然中國亦有對歐美的無理打壓作出必要的反制措施,但大方向仍維持「高水平開放」,歡迎來自世界各地的商品、買家和投資者,並會繼續大力推展「一帶一路」倡議,為內地和香港的企業及專業服務業,創造更大和更多元化的商機。
故此,香港的業界只要能乘勢轉型,更好地發揮特區「背靠祖國、聯通國際」的獨特優勢,更積極地開拓內地及東盟、中東等「一帶一路」市場,更有效地協助國家「引進來、走出去」,發展前景仍然相當遼闊。其中一個成功關鍵,是特區政府的各個政策局和部門也須與時並進,由「積極不干預」轉型為積極的促進者、推動者,前瞻性地帶動香港的企業和產業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