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七公:電力突破思維 環保穩定便宜-陸頌雄 立法會議員

2024年06月30日 00:05
東網電視
更多新聞短片
近年本港多次發生停電或電壓驟降事件,雖然從國際對比來看,香港的供電穩定程度仍屬世界前列,但面對極端天氣情況愈來愈頻繁,令不少人關注香港供電的穩定問題。此外,香港要達到2050年碳中和的目標,零碳電力需要加速推動,如何能做到平抑電價甚至有下調空間?就着如何同時做到平抑電價、供電穩定和環保3個目標,筆者走訪了內地多間發電、輸電機構,也請教了相關電力技術專家,尋求可行方案,在此與各位分享一下。
平抑電價,先要從兩電的《管制計劃協議》着手。兩電協議中的准許利潤是固定資產平均淨值8%,加上燃料成本和風險是100%完全轉嫁用家,兩電亦從來賺盡利潤上限,所以這可說是一個包賺協議。現在距離下次檢討協議仍有9年時間,要兩電自願放棄賺盡8%的做法並不容易。但政府可做的,是盡量壓低兩電的資本投資,特別是新石化燃料發電機組的投資,新投資也應集中優化和提升本地輸配電網絡,引入智能電網,利用大數據,更有效地控制電網,提高效率和可靠性,同時控制基本電費。
由於發電佔本地碳排放達三分之二,加速增加零碳電力是減碳目標的重中之重,而天然氣發電的碳排放是風力和太陽能發電約40倍。有人擔心零碳電力會更貴,我們就要打破這個定向思維。其實隨着科技發展,零碳電力的成本已與天然氣發電相若甚至更低,而且可減少天然氣價格飆升的風險。
零碳電力主要包括核能、水能、風能和太陽能,但香港始終地方小、人口密集,建造費用又高,很難做到規模效益,所以零碳電力還是要依靠與內地合作發展和輸入。香港鄰近海域有巨大潛力發展海上風電場,例如香港南面約30公里的擔桿島,風力資源豐富,特別是夏季風力較大,加上中國在風電方面技術領先,如興建海上風力發電場,估計每個風車每年的有效運行時間可達3,150小時,經諮詢多間電廠,預算上網電價約為每度電0.5至0.6元人民幣,極具成本效益,計劃每年可向香港供應1,000兆瓦,約30億度電,佔香港總需求6%至7%。
雖然政府計劃2032年於將軍澳鋪設海底電纜,引入內地零碳電力,但遠水難救近火,筆者建議在一些毗鄰內地而有特殊需要的地區,包括需要平價電力的新田科技城及發展生態綠色旅遊的東平洲,直接接入內地電網,由內地直接供電,以配合當地產業發展需要。輸入零碳電力,除了是專廠專線專供模式,政府亦應建立一套符合國家標準並與國際接軌的綠電認證制度,一方面增加供電的靈活度和可靠度,同時發揮香港在國家發展上重要的角色。
電力穩定、環保低碳和可負擔的電價,在新技術和新思維下可以同時實現,對民生和各行業發展至為重要,期待政府以更進取的態度,推動香港電力政策的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