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論:食肉菌感染大增 怪病多聞者驚心
2024年07月04日 00:04
東網電視
更多新聞短片
自經歷過世紀新冠疫情後,儘管各地皆提升對傳染病的應對,惟天下並不太平,即使新冠已算平息,其他惡菌怪病依然爆個不停。由今年1月至6月初,日本爆發977宗「食肉菌」感染個案,為去年同期的近3倍,也創下有紀錄以來新高。香港同樣好不了多少,今年首5個月已錄得99宗食肉菌感染個案,且呈上升趨勢。早前已有港男遊日期間感染此惡菌死亡,反映絕對不能掉以輕心。
港大感染及傳染病中心總監何栢良表示,食肉菌即甲型鏈球菌,主要透過飛沫傳播及傷口接觸進入人體,大多數情況下只會引起輕微感染,如皮膚傷口或喉嚨發炎,但仍有少數個案可能演變成侵入性感染,出現肺炎、腦膜炎,嚴重可致中毒性休克、壞死性筋膜炎。他指出,本港的食肉菌感染數字呈周期性波動,疫情前每年個案高達1,500至2,000宗,疫情期間因防疫措施而顯著下降,惟解除後旋即上升,呼籲市民保持良好衞生習慣,注意處理傷口,如有感染要盡快求醫,到日本旅行亦宜在人多地方戴口罩。
「食肉菌」並非甚麼新鮮事,過去本港偶有嚴重個案,多因被海產割傷而受感染,部分病人甚至須截肢保命,對兒童、老人或長期病患者的威脅最大。儘管抵抗力正常的成年人嚴重感染的風險不高,但正如專家指出,甲型鏈球菌有超過250個品種,且會出現周期性的轉變或變異,一旦病毒變異令傳染性增強,後果如何實在無人說得準。
新冠病毒就是前車之鑑,病毒株不斷變異,令傳染性和殺傷力大大提高,奪去全球多條人命。教訓就在眼前,若因為世紀疫情漸次平息而對防疫漫不經心,隨時得不償失。單是日本的食肉菌感染個案,死亡率高達三成,令日本當局非常警惕,但仍未知道病例暴增的原因。日本是港人最熱門的旅遊勝地,豈能不謹慎視之。何況香港同樣以海鮮等美食聞名,市民在揀選和處理海產時必須小心。
除了食肉惡菌令人提心吊膽,本港流感高峰期又異乎尋常地延長,期間奪去多條幼童性命,似乎對兒童殺傷力特別大,令人惴惴不安;至於早前一名曾接觸金山郊野公園野生猴子的港男,證實感染猴疱疹病毒,為全球極少數確診病例之一,同樣令人震驚。這些年來,香港在疑難雜症方面「表現突出」,早已創下多個恥辱性第一。包括全球首例人類感染禽流感,接着淪為沙士重災區,不旋踵又爆發亞洲首例豬流感,近年更包辦了大鼠戊肝首發之地及個案最多之地。日本向以乾淨衞生著稱尚且疫症不斷,香港公共衞生一向烏煙瘴氣,港府防疫又屢屢一塌糊塗,一旦再有新型病毒大流行,死得人多絕非危言聳聽。
明乎此,港府絕對不能麻痹大意,更不能一味自吹衞生黑點大減而自我感覺良好。須知病毒春風吹又生,奇災巨禍往往在不知不覺間降臨,本港經濟下行,一旦又爆疫症,後果必然是災難性。